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匯控的成本討論

大行經常話匯控(005)成本偏高, 希望匯控總部及管理層搬離英國倫敦, 而事實是如何呢? 在2011中期業績年報中找答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12/LTN20110812182_C.PDF

先看成本效益比率, 年報中第3頁就有這個用詞, 2011年上半年是57.5%, 在第81頁可以看到這個比率的定義, 是營業支出總額除以未扣除貸款減值及其他信貸風險準備之營業收益淨額, 用這個定計一計建行(939)是31%左右, 恒生(011)是34.6%, 對比這些出名低成本高ROE的銀行, 匯控明顯比下去。

在年報第13頁中的P&L, 匯控2011年上半年的總營業成本是205億美元, 對比淨營業收入357億美元就得出57.5%, 到底成本分佈如何呢? 可以到第23頁, 最大的成本是員工及行政開支, 分別是105億及62億美元, 其他都是相對小的數字, 看看管理層如何應對? CEO在第6頁就提出了3點改善業績的動作, 第一點是結束有問題業務, 第三點是推動高增長業務, 都相當正路, 第二點就講成本。

正如上面的分析, 成本中最大的是人工及行政, 第二點改善業績建議就針對營運架構重組及減少員工數目來減低營運開支, 目標是炒30000人, 減少25億至35億美元的成本開支, 就拿中位數30億美元計算, 今天205億成本減掉14.6%的成本, 成本效益比率可由57.5%下降至49%, 做100蚊生意叫做有一半賺, 還算可以, 這個成本縮減的目標在2013年前完成。

算是對正下藥, 那大行成日說的稅務支出, 倫敦總部又如何呢? 稅務在成本效益比率是反映不到的, 即減少稅務支出都不可以提升成本效益比率, 因為成本效益比率是在計算稅前的數字, 所以大行在概念上有點問題, 不過稅務支出始終減少最終利潤, 第24頁有討論稅項支出, 2010年因為有北美業務重組所以稅率高至34.7%, 2011年回歸至14.9%, 稅項支出為17億美元。

14.9%的利得稅, 不算太誇張吧, 作為管理層, 如果要減成本, 應先找出成本最高的項目來開刀, 因為效果會更明顯, 成功機會都會大增, 有100多億的員工及行政成本項目可以減, 反而大行叫人減17億的稅項, 這個又是大行概念上有問題, 幸好這次匯控管理層不聽大行說三道四, 自己決定做對事。

值得留意, 第23頁的營業支出分析, 地區來說歐洲及拉丁美洲的成本效益比率非常高, 而業務方面, 零售銀行及私人銀行的成本效益比率都非常高, 要減成本, 應從縮減這些方面下手, 無獨有偶, 第6頁CEO的第一點要結束的業務就是俄羅斯和波蘭的零售銀行業務, 而第二點的營運架構重組就是要重組拉丁美洲及一些歐洲國家的業務, 對著數據中問題的中心用藥, 止凡對這個新管理層又加多很多分, 而大行就...好「山草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