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否這個經驗, 在跟朋友打麻雀或玩牌耍樂時, 在中段時不計數數錢還好, 一數數計計自己輸贏多少之後, 通常都一直輸下去, 止凡發現了這個問題經常發生在自己身上, 如果要一個科學解釋這個不科學的怪現象, 我相信會是心理作用, 但為何數錢計錢後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負面作用呢? 這個真是不得而知。
以上的都只是笑話一則, 實際在投資市場上, 經常結算自己身家都是沒有用的, 但這正是香港人的習慣, 好像自住樓本來就不想賣, 但都會上網估估價, 看看地產鋪的同類售價, 看見樓價升了, 當天感覺良好, 但如果跌價, 好像真的蝕錢似的。股票情況就更甚, 可能因為買賣相對容易, 加上每支股票都有準確標價, 看升看跌後很容易按一下鍵就買入或沽貨, 就算不買不賣, 只看持股價的上落, 就令自己心理有所改變。
最奇怪的是記者們會在大跌市時結算富豪們的身家, 指出誰的身家暴跌多少, 於是茶餘飯後, 三姑六婆都在討論, 指指點點, 對富豪身家一天損失幾十億表現得興奮不已, 但其實以富豪的思維, 如果不是記者們計算, 相信連他們自己都不太知道自己的身家有多少, 因為這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情。
反而, 富豪著意的是資產質素, 現金流, 好的交易步位等, 他們更比較關心如何用有效的財技擴大自己的版圖及資產王國, 以及控制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個聰明的人建立了一家公司, 除了這家公司之外他一無所有, 而這家公司一點也不值錢, 至少沒有市場可以轉手, 從來都是沒有價格的, 也不會有買家, 但這家公司養活幾千名員工, 每個月穩定地產生很大的正現金流, 你能說擔有這家公司的人的身家是零嗎? 沒有價格不等於沒有價值, 富豪應該比較著重價值, 但普遍香港人比較著重價格, 所以才無時無刻對身家數量感興趣, 不過要小心身家又會越計越少。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