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朋友問止凡, 現市況升了不少, 而且好像人人都在重新討論股票, 要與市場相反操作的, 是時候獲利吧, 對不?我對這個意見感覺很奇怪, 為何得出這樣的結論, 在恒指還在11倍市盈率時決定放股呢?
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2013年2月26日星期二
雙贏才合理
又再說王澤基先生的《反轉腦袋投資學》, 最後一章給了一個很好的點子, 就是任何賺錢方法都要雙贏才合理。即是如果任何交易方案, 永遠只有同一方賺錢而另一方蝕本的, 這樣的交易一定不能永遠長久, 投機行為亦然。
2013年2月24日星期日
與前輩食飯
早前, 止凡在工作上跟某前輩食飯, 而同枱亦有不少其他人, 整枱超過10人, 除了討論一下工作上及生活上的趣事, 亦有討論現今的樓市。同枱不少年紀比較後生的, 傾談間都知道他們還未上車, 而又計劃想買樓, 但見今日樓價高企都有點卻步。
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風險高就回報高?
又說王澤基的書, 他對風險與回報關係有一個不錯的演譯, 止凡先用基金人仕的語言來談風險以作討論 (雖然我一直不認同「風險」是這樣定義的)。基金人仕用語, 風險大概指波幅, 波幅越大表示價格可以大上大落, 即一下子可以賺很多, 一下子又可以蝕清光。
2013年2月18日星期一
按揭計劃新思維
終於到銀行提出了加按要求, 出奇地竟然有新收獲, 知道了一個止凡沒有想過的加按方法。話說我間自住樓本身有兩份按揭, 第1份是三年前做的H按, 是非常吸引的利率, 所以一定不動, 第2份是大約50萬的加按, 不足1年前所做的, 今次準備做的是第3份, 亦是大約50萬左右。
2013年2月17日星期日
2013年2月15日星期五
2013年2月14日星期四
2013年2月13日星期三
銀行加按失敗又如何?
朋友問止凡如果銀行加按計劃失敗會如何打算, 我會一笑置之, 因為銀行有生意都不幹。日後會部署其中一間樓的按揭離開匯豐, 但一定要等到加息, 令我早年做的H按息口啟動P按的封頂價, 到時沒有新按舊按在利息上的分別, 只需拿回贈付律師費, 轉按成本大減, 自然可行。
2013年2月12日星期二
銀行估值夠數
上年年尾有篇文章寫過再加按計劃, 當時按恒生估值的話, 止凡的自住樓已經可以再加按50萬出來, 但由於本身是在匯豐做按揭的, 所以一定要考慮在匯豐加按, 原因是律師費及不影響先前的按息, 即好像問銀行再借多點錢出來。
2013年2月9日星期六
預測未來的準確度
正在看王澤基先生的《反轉腦袋投資學》, 本來止凡偏向少看本土作者寫作的書, 但這是其他blog友的推介, 即管買來看看, 果然出乎意料的好看。書中有一段有關預測未來準確度的文字, 令我看完後實在忍不住要引用一下。
2013年2月5日星期二
港人負債比率很高?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警告, 去年底香港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 (GDP)已達59%, 接近歷史高位。對於這個陳述, 止凡沒有太大感覺, 聽起來似乎好大件事, 但什麼是家庭債務佔GDP比例? 這個數字高至怎樣才算高? 感覺似乎並非如陳總所說般危險。
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2013年2月2日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