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討論公平值當盈利入賬的問題, 大概各位都覺得這是不合理的會計制度, 但其實它的存在亦有其好處, 記憶只記得在某本書看過的, 但找了家中藏書一陣子, 還是找不到在哪本書看到的, 在這裡就憑記憶重組出來分享一下。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莊家長勝
賭場中, 莊家一定會贏的, 這是機會率的問題, 加上不合理的「抽水」制度, 實在輸錢容易贏錢難。誰會在賭場中贏錢呢? 方法是不可以跟莊家對賭, 只可借賭場的地方, 跟其他賭客對賭, 希望在賭場「抽水」後還能從其他賭客身上找到利潤。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可觀回報
曾有朋友對止凡說 :「如果有幾十億資本的話, 當然要長線投資, 因為每年10%至15%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相反, 只有幾萬元資本的話, 就一定要冒險投機一些可以令年回報以倍數計算的, 不然的話, 投資一輩子都只是得個吉。」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投資王道
早前止凡看過巴黎兄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長期賺錢的就是投資王道」, 實在所言甚是。不論什麼方法, 找什麼平均線也好, 牛熊證也好, 總之長期賺錢的就是王道, 除非看到他人的方法完全不行, 否則不應經常否定他人的方法。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退休的計劃
政府為一般市民定下了退休的年齡, 香港的退休年齡是 65歲, 其他國家各有不同, 退休的市民可以享受政府對他們的退休保障, 是否繼續工作就視乎個人而定。每一個國家對退休市民的保障都不相同, 也有不同的退休年齡, 其實這是取決於什麼呢?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買股時要借力打力
大部份散戶都是在股票市場上交學費的, 有小數散戶則長期賺錢, 其中有些是靠跟散戶及大行報告對著幹, 這是一個好方法。由於散戶很迷信市場氣氛, 而市場氣氛受制於大行及投資專家報告, 跟這些東西對著幹, 這一招借力打力, 非常好。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反向操作
止凡深信成功人仕不會是大多數, 很富有的人也不會是大多數, 反而是極少數。但人總有一個特性, 就是跟著潮流一起走, 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羊群心理」, 大多數人正在做什麼, 其他人總喜歡跟隨, 不喜歡對著幹。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何解公屋居屋升值力弱?
近日樓市小陽春, 很多準買家都四出睇樓, 準備上車。身邊有些朋友仔未到30歲, 正值上車時, 他們正在研究居屋是否值得買。止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居屋的升值能力不如私人樓, 樓宇有自住及投資的兩部份, 橫豎都供樓供足20、30年, 當然找一層能夠越供越值錢的樓來供比較化算。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理財工程師
看畢陸東的新書《繼續傲行》, 對陸東的印象比以前好。從前對他印象不是太差也不是很好, 覺得他也是基金經理之類, 不過比較了解價值投資而已。看完他的文章後, 對他有點改觀, 寫作的文筆絕對可以改變其他人對他的睇法。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細閱陸東新書
很多人都知道陸東是城內知名的投資基金經理, 現為資產管理者, 自己做老闆, 他出名的地方是對市場的分析獨到, 雖然止凡不認為有人對未來預測的命中率能夠百分百, 但我欣賞他預測大市時背後的分析, 很多時都與投資銀行出的報告背道而馳, 而陸東的理據亦較合理及可取。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2012年3月3日星期六
中國收入哪裡來?
有朋友不明白中國的錢是怎樣來的, 其實這位朋友自己有一個不太肯定的答案想分享一下的,「全世界的錢不會多了的, 中國這幾年賺了很多錢, 其他國家一定蝕, 中國賺即美國蝕吧!」, 言下之意, 中國的收入一定是其他國家的支出, 整個世界就是一張 "balance sheet", 有贏家就一定有輸家, 所有金錢一定是平衡的。
2012年3月1日星期四
再談報章水平
坊間有多份大報, 例如生果日報及方向日報, 以及多本雜誌, 它們所寫的東西都不是富人思路。因為給富人看的東西多是沒有市場的, 要有市場就要寫適合普羅大眾看的東西, 再者, 那些撰稿員也不是富人出身, 所以很多報導及文章對富人來說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例如富人身家在金融海嘯後的數字, 富人的身家被他們量化出來, 實在意義不大。
訂閱:
文章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