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樓市, 政府自知不能短時間內增加供應, 只好出招壓抑需求, 打斷換樓鏈, 令成交縮減。今天的樓市已經不像從前的自由市場, 政府出過很多招, (多到實在難以記住), 買樓時要注意的費用, 比從前多的是。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
李超人的名字
昨天止凡看過林本利先生講述有關李嘉誠先生的文章, 討論香港人今天及當年看待李生的態度起了不少變化。從前香港人都叫李嘉誠先生做「李超人」, 亦有不少香港人封李生為偶像, 但今天不少香港人非常憎恨李生, 出文讚他都被人指責是「槍手」。
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一毫子也不捐
內地雅安地震, 香港政府要捐一億救災, 有立法會議員反對, 更有傳媒人話一毫子也不捐, 到底發生什麼事呢? 原來08年汶川地震, 港府捐了過百億元上內地, 但問題是大部份的捐款都不能到災民手中, 中間早已被地方政府私底下貪走了。
2013年4月21日星期日
「取之有道」見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是李嘉誠先生曾說過的言論, 相信這亦是他會做到的事。近日工潮示威到了長江中心樓下, 放寫有「取之有道」的孔明燈, 止凡看完百感交集, 因為「取之有道」正是這個blog的名字, 又被人家拿來諷刺李生做生意的手法。
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
人工也講供求
近日貨櫃碼頭工人罷工, 事件越演越烈, 每天看電視好像看連續劇似的, 今天又有母公司和黃的董事總經理 - 打工皇帝霍建寧出來說話, 指責工人組織獅子開大口, 提出不可能的要求, 更用文革的方式對付有錢人, 根本沒有誠意談判。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2013年4月14日星期日
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股票比例如何分配
有blog友問及有關個別股份分配問題, 問止凡覺得個別股份佔全部股票多少百分比才算多, 或同一個類股份應該佔多少百分比?他個人覺得可以參考恒指的分配比例, 最大的匯控都只佔恒指大約15%, 個人資產組合中的個股都應該佔差不多的比例吧。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從錯誤中學習
近日換馬換走了兩支股票, 分別是國壽(2628)及瑞房(272), 止凡持有都有好幾年時間, 早前在這裡亦有發文討論。這兩個都算失敗例子, 持有多年都只能平手及微蝕一點收場。通常我們都不多會在贏錢的例子身上學習到什麼, 反而可以在失敗的例子身上學習, 因此看看學到什麼。
2013年4月7日星期日
與瑞安房地產話別
當年認識瑞安房地產 (272) 這只股票, 是看天下第一倉東尼的專欄, 他對瑞房主席羅康瑞的為人甚為讚賞, 而止凡覺得這家公司的方向是「慢功出細貨」形, 並非「貨如輪轉」形, 她會花很多心機去把地皮增值, 再慢慢售出, 這個做法很像新鴻基公司, 真正能創造出地皮的最大價值, 我曾親身到過上海新天地, 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項目成果。
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博士生去做炸鷄扒
今天看新聞報導, 台灣有一名博士生未畢業就決定不去完成博士學位, 走去做低技術的炸鷄扒生意。訪問該名學生之後, 有位名人批評他是浪費社會投資, 難得台灣社會資助到讀博士, 不去做相關工作, 反而做炸雞扒。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財務自由之後
要多少身家才「夠數」呢? 即財務自由, 這個問題的答案人人不同, 最重要是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擁有資產所產生的自由現金流已經足夠生活所需, 即是「唔洗做」, 至於多少才算足夠生活所需, 這個就因人而異了。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
想與國壽話別
不久的將來止凡可能會有一個操作, 就是跟國壽(2628) 說再見, 有機會換馬A50。今天心情還是十五十六, 金融海嘯之後至今5年, 國壽每一份業績都不算好, 近兩三年還不停發盈警。每次都想應該是A股市場的問題, 但再看看其保費收入亦沒有寸進, 實在不知道它再搞什麼。
2013年4月1日星期一
加按套現的投資選擇
上文提到加按套現投資計劃, 目標應該是投資股票, 跟上次一樣, 這筆有成本的資金, 投資對象一定要更穩健, 如果輸清的話, 不是資本歸零, 還要欠債, 絕對不可亂來。尤其是上一次有一個美好的經驗, 更加不應被上次的回報沖昏頭腦。
訂閱:
文章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曾在Blog內分享過一位網友(AC兄)的經歷,談論他近3年來的投資成績,由1萬美元開始,第一年就賺得30萬美元,三年共賺得600萬美元,過程並非透過炒賣Bitcoin之類的產品。今天已經財務自由的他,約小弟食過便飯,分享投資與生活,我把部分交流內容寫了兩篇文章,引來不少討論。
-
話說小兒出世後筆者已想換車,希望換一輛高身一點的7人車方便出入。可是小兒都3歲多了,仍未成事。由於舊車早已過7年,每年都要驗車,每次續牌與驗車前都會思前想後,最後答案都是「續多年再說吧」。如今太太要生第二胎了,所以今次下定決心,近日終於完成換車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