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星期四

【匯君】美國第三季經濟反彈受阻

美國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2月以來最低,市場預期是124,上個月是125,但是最新數字只是113。主要原因是變種病毒引致病例反彈,損壞了消費者的信心。美國從第三季開始,不少經濟數據也開始讓人憂慮。


上個星期其中一個焦點是JACKSON HOLE央行聯會,市場上期待聯儲局主席的最新發言。然而鮑威爾只是說今年縮減買債是合適,還有再次強調減買債和加息是兩個獨立考慮。

現在市場上仍然預期是11月、12月或明年1月啟動減買債。實際上就算減買債,也未算收水,只是減慢放水速度,要等到一段時間後才會變成剩縮減的狀態。

聯儲局以前的做法,當持有的債到期之後,是會把收回的本金重新投入市場,令到資產負債表維持一段時間不增不減。所以真正等到聯儲局縮表可能長達兩年甚至以上。

聯儲局也有特別提到DELTA變種病毒擴散,要實現美國就業最大化還有很長的路。

央行聯會結束之後,有一位美國前財長認為鮑威爾誤判了情勢。在疫情之下,市民的生活模式出現了結構性的轉變,例如部份職位永久流失,商業模式也有轉變,所以就業情況很難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聯儲局想做到的全民就業,變得不切實際。

另一個可能誤判的地方是,通脹未必只是暫時。這一點社會上有激烈討論。有一個論點認為,奢侈品、投資品等會出現持續通脹,因為這次疫情之後令到窮者越窮,但是同時資產泡沫也引致富者越富。

在富人的世界,有更多資源買投資品或是奢侈品,反而令到它們更貴。而在一般人的世界,未必會產生持續的通脹,因為工業生產現在已經很發達,提升產能以滿足一般大眾的需求相對容易。市場變得兩極化。

但是在一般商品市場,通脹是否真的不會持續?這個需要花多一點時間來觀察。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物流,例如船運仍然緊張,運費保持高企,拉高了運輸成本。暫時未知道運費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正常化。

另一點更重要的是,環球供應鏈也有一定的根本變化。越來越多國家提倡要把部份生產因為不同原因保留在自己的國家,這個事實上是違反國際貿易的原理,但現在事情就是向這個方向發生。這樣做的副作用最明顯便是增加了生產成本。

在人工智能及更實用的機械人出現之前,未來幾年的製造業成本可能高居不下。還有一點便是原材料價格也是偏高,這個一方面跟全球大印銀紙有關,也跟開採運輸成本等等增加有關,所以也直接令生產成本增加。就算通脹最終會退下來,中間花的時間可能比大家想像更長。

美國航空業旅客量跌至3個月最低,也反應了變種病毒的衝擊。如果旅客量低,飛機使用率低,酒店使用率低,旅客消費下降,商業飛行減少,這幾個因素傷害了美國的服務業復甦。

除了看消費、服務業,也看看製造業。美國車廠三大龍頭之一福特汽車(FORD)宣布因為晶片供應短缺,會削減旗下最暢銷的F-150小型貨車產量。之前曾提到TESLA將推出的cyber truck也被延遲了,蘋果也警告有機會IPHONE產能也受限,而且可能會加價。種種跡象顯示,美國製造業也受到不良影響。

所以服務業疲弱、消費疲弱、生產也少了,第三季的經濟反彈還能用什麼東西來支持呢?上星期提過,高盛降低了美國經濟預測,富國銀行與穆迪銀行也下調了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富國銀行由8.8%下降至6.8%,穆迪銀行就從8.4%下降至6.5%。三家大銀行就分別是5.5%,6.8%與6.5%,這個便明顯比上一季放緩。

現在市場擔心會不會在9月再下調GDP增長預期,8月尾時,明顯看到經濟數據再差了一點,所以如果再聽到大行下調第三季預測一點也不出奇。

在一個邊界之隔的加拿大,第二季的GDP收縮了1.1%,也是因為疫情惡化的打擊,原本預期增長是2.5%的。由於一向加拿大和美國經濟的相關性也較高,加拿大已經率先陷入收縮邊緣,是否預示美國第三季經濟也不容樂觀?

反過來說,如果美國第三季也將會放緩,加拿大經濟第三季會不會再次收縮?在定義上,連續兩季GDP收縮便被視為衰退。當加拿大可能確認變差,美國會否會經歷唇亡齒寒?這一點才是至為關鍵。

匯君每週國際財經大事完整分析(附中文字幕):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ui-jun-mei-guo-5567732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