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任志剛談金融

任志剛這個名字,香港人應該不會陌生,他是前金管局主席,一直是香港最高薪的公務員,比較全球隨時也是最高薪的一位。早前買了他退休後所寫的著作《居安思危》,至今還未看,但今天想分享一下他的講座訪問,令止凡對金融界有深一點的認識。




看完任志剛的一些影片,有幾個點子很深刻。第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如何定性金融業,他認為金融業始終是一個服務行業,但近年演變出自己的生命,變成一個相當賺錢的生意,甚至乎是暴利。

金融業應該是一個平台,讓缺錢的得到資金,讓有資金的得到投放資金的機會。若金融公司越收得多費用,越是謀利,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就會越低,而集資者的集資成本就會越高,市場的效率因而降低。若金融業做得過份了,政府就要出來做平衡的角色。

例如,金融海嘯後的迷債事件出事之後,政府就會問銀行賣這些東西對金融服務到底有何幫助呢?所有操作理念如果還原基本步去想,從基本出發去想問題,很快便能分清行為的對錯。這令我想起投資時最好考慮還原基本步,跟著價值走,以做生意心態去思考問題,也是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應有操作。

於97年回歸前後,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角色其實十分重要,香港可以作為替內地提供資金融通的平台。內地其實有相當多的地方還未開通,他認為只要這些地方在開通金融領域的政策上向香港傾斜一點點,香港的受惠程度將會不得了。要達到這個角色,香港一定要給予他人信心,這個信心並不是香港自己講的,應該是每一個用過香港的金融服務的人去講的。

香港的金融地位近年有所動搖,好像佔中事件之後,給國家一個印象,好像香港靠不住,政策停滯不前,中央領導人自然會另起爐灶,找別的地方。任志剛認為這是作為領導人應該去想的方向,因為國家的前途未來不可能只放在一個沒有信心的地方,對此感到無奈。

對於這一點,我相當認同,聽到時也相當感慨。佔中事件,與後期的暴力事件,的確犠牲了香港不少東西,任志剛所言的只是從金融業的角度看,其實失去的還有更多。而我身邊亦有朋友考慮移民,大家對未來都缺乏信心,作為香港人也感無奈。

另一點,就是討論聯系匯率,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任志剛退任之後,曾經於2012年出文章指香港的聯系匯率需要檢討。他於訪問中解釋,當年只是希望提出一個何時都應該去想的問題。這問題與想法主要是環境的變化,今天香港與內地關係,比起1983年與美國的關係更密切,若需要降低香港的通漲問題,可以積極研究與人民幣掛鉤。而當年他還未退任時,身在其位,一定要「死撐」這個聯系匯率,這是給予這個制度的信心表現,但不等於不去思考、研究有何更好的方法。

任志剛在位之時,面對經濟急速成長的中國,金管局設計出一個人民幣結算方法,這是全球獨一無二,把資金靠香港這一個點輸入輸出內地,令香港這個金融中心可以在中國經濟起飛時分一杯羹。這是金融硬件的配套,而軟件方面,他亦多次叫中央官員不要「另起爐灶」,不可以把這個人民幣結算交給別的地方去做,他認為這是有智慧的官員應該好好守住的一個政策。近年倫敦、新加坡也有人民幣的結算系統,這證明了競爭對手其實隨時會冒起,香港的金融硬件與軟件也應該不斷優化。

幹了數十個寒暑,任志剛最有滿足感或最「刻骨銘心」的,就是他讀經濟畢業後,香港的整個金融業可以任他去做,去制定政策,去規管業界,單是這份工作已經令他有極大滿足感。

若說一件「刻骨銘心」的事件,他選擇了政府如何取得匯率控制權。原來在1983年,匯率是由匯豐銀行去控制的,當時政府未有這個控制權,試想想,如果連貨幣及價格的控制與供應權都沒有,怎去監管呢?

於是到1988年,他就決定把這個權拿回來,當時要向政府、英國,以及中國作出遊說,因為當時若有任何金融政策有機會影響到97之後的金融環境,都要向內地交代。我們可以想像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算是金融管理制度的一場革命。這件事讓他最「刻骨銘心」,亦可算是他的個人代表作。今時今日這個金融環境,其實背後金管局不知不覺做了很多事情,的確厲害。

看見影片中一位退休高官,講述這幾十年工作上的經歷與所付出的東西,在言語間能感覺到他的自信,與及深感受到他非常熱愛他的工作,亦從工作中得到相當大的成功感。我們在不同的社會崗位也能發光發熱,能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這樣的人生可以很充實。








17 則留言:

  1. 讓我們更清楚了解我們的資本市場。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的確令我們了解更多金融界與金融股。

      刪除
  2. 匿名8.9.16

    任志剛的確係好有能力,,
    期望佢在之後的工作都能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好一段時間沒有上網睇文章了,,
    至從上個月轉了一份新的工作,,忘到不得了,,
    至今總算適應到及安穩下來,,
    未來會繼續多些時間上來同大家一起分享投資的,,
    努力,,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歡迎clever兄回來,有時間要追回舊文了。希望大家也多來,保持交流氣氛,對互相學習進步很重要。

      刪除
  3. 「香港的整個金融業可以任他去做,
    去制定政策,
    去規管業界,
    單是這份工作已經令他有極大滿足感。」

    金融沙皇,名不虛傳!

    不過,既然他已經退任,既然金融業是為服務業,他也可以多談金管局在08年之前為何是後知後覺,或者是當時他遇到的最大阻力是甚麼,令金管局不能對銀行銷售結構性產品進行更嚴格的規管。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些問題很尖銳,若wai兄可以參加任總辦的講座,向他發問,這會是不錯的交流。

      刪除
  4. 找到喜歡的工作,找到喜歡的興趣! 持之以恆,對人對自己或多底少都有益處!

    多謝止凡兄分享!


    剛在yahoo看到你的分享,對我有提醒! 謝謝!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3%80%90%E7%99%BE%E8%90%ACblogger%E3%80%91%E6%95%B8%E8%B3%87%E7%94%A2-%EF%BC%88%E6%AD%A2%E5%87%A1%EF%BC%89-044518376.html;_ylt=AkK9jmTKkQa11OsgdM_oraNigLVG;_ylu=X3oDMTE2OHZkaDVwBG1pdAMEcG9zAzgEc2VjA01lZGlhQkNhcm91c2VsTWl4ZWRMUENB;_ylg=X3oDMTBmaG90YXE3BGxhbmcDemgtSGFudC1ISw--;_ylv=3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做喜歡的事,享受人生,這點很重要。

      那篇是iM的文章,被轉載了。

      刪除
  5. 找到一份自己喜歡和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止凡兄的分享令人能更認識香港金融的發展;有一點想請教止凡兄,香港作為國內外的金融交易的平台,港交所確實有存在的必要性;為何國內有2個證券交易所(上海和深圳),佢地之間的功能會否重疊,多謝止凡兄

    回覆刪除
    回覆
    1. 美國都有最少三個stock exchange(還有幾個細的, 像darkpool)。多幾個交易所有競爭才有進步,費用都是因為競爭才這麼低。你指的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公司品種大不同的,上海上市的公司較實在,深圳的用市夢比...

      刪除
    2. 很同意早月兄的回應,中國這麼大,按交易量看,三個主要交易所不過份吧。

      刪除
    3. 的確,多謝早月兄及止凡兄

      刪除
    4. Oscar兄客氣了。

      刪除
  6. 小弟而家都想轉行撈金融, 做Research, 但個市不好, 好難搵到呢D工, 而家做緊份普通工, 希望深港通後有多D職位。其實香港的金融市場, 俾小弟的感覺就係好難買到債券(直債), 因為小弟資金少, 要一步步致富只可靠股票, 小弟覺得風險比較大。如果止凡兄知道邊度可以有入場費較低的債券(少於50萬港幣), 請告知。

    止凡兄, 我想了解下, 在工程市況淡的時候(如沙士),一個做左3-4年的E&M/BS ENGINEER(未CHARTER)會不會人工都只係得20K, 甚至更少?因為工程界人工加得好慢, 仲衰過做BIG4.....:(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關直債,最好問Starman兄,因為他對此有頗深入的知識。不過我始終要提醒,低息年代,買債未必可取,除非你有非一般的操作。

      沙士時只有3至4年未有牌的助理工程師,隨時兩萬元也不到。工程界一向人的感覺是「餓唔死,但發達就無你份」。

      刪除
  7. 匿名15.9.16

    講真 呢條友親中 為左香港大陸化咩損害香港的事都做得出 人叻有咩用 冇良心死後咪落地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人心中把呎都不同,拿政治來說實在沒完沒了。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