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凡寫了這個 blog很多年了 (計及之前在yahoo的寫作), 寫作時經常控制自己的文章, 希望盡可能由淺入深。因為我看了很多理財投資書籍, 深的有看, 淺的也有看, 非常技術的也有看, 但最能啟發我的始終是富爸爸系統, 好像在看故事似的, 帶出理財智慧, 所以自己寫文章時也希望如此。
但原來寫下去, 不知不覺深了一點點, 身邊一些朋友都會說有時某幾篇看不懂, 例如討論投資計劃、樓市等還可以, 但討論股票數字的就有點難懂。在寫作的時候實在不以為然, 但要帶人家進理財投資世界應該再大眾化一點, 畢竟我又不是專業, 也不是寫文章給專家看, 大家可以輕鬆一點享受文章。
有些朋友希望寫有關理財投資計劃的文章時能否具體一點, 其實一直有看這個 blog的朋友都很清楚財務自由這個概念, 不過我也可以再精要地討論一下。
理財投資計劃, 首要訂立是計劃目標, 最基本是財務自由, 當然目標可以是擁有多少個億, 擁有上市公司之類, 有夢想、有理想絕對好, 而這裡說的是基本, 即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很簡單, 即不用工作, 單靠被動收入而可以支付所有生活開支, 這個狀態為之財務自由。
被動收入即不用靠自己付出勞力及時間投入工作所得的收入, 例如利息、股息、樓房收租、生意分紅、商舖收租、車位收租之類。
隨後就要吸收財務知識, 例如了解不同的投資工具, 了解資產跟負債的分別 (不是會計學裡的定義, 而是富爸爸的定義, 即每月把錢放進你袋中的就是資產, 每月從你袋中把錢拿走的就是負債), 繼而明白如何擴大資產及減少負債。
不斷增加財務知識時, 開始對計劃的實踐越來越明朗, 亦從中明白富人的思想, 明白為何富人越花錢越買東西反而越有錢, 也開始了解社會深層運作, 明白稅務等制度對打工仔不利, 開始會想辦法擺脫窮人跑道圏。
相信我, 隨著你不斷吸收財務知識, 漸漸你對你的工作會做得比較輕鬆 (不是不認真工作, 而是心境輕鬆), 因為你知道自己漸入佳境, 眼光亦更濶, 少了怨天怨地, 對未來甚為正面。亦不會為股市、樓市波動而茶飯不思, 有足夠財商, 你對自己的投資應能控制自如, 亦不會冒高風險, 因為你深知道這是不需要的, 高風險對你的財務自由計劃幫助不大, 可能有反效果。
說到像得「道」一樣, 可能有人看完還要直接得到答案, 例如到底買什麼可以財務自由? 買樓? 哪區樓? 買股票? 哪些號碼? 如果還是這樣思想, 祝你好運, 你可能也會財務自由或者發達, 但從機會率看絕對是少數。
下面是早前有關投資計劃的文章連結。
投資是一個計劃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26.html
實踐投資計劃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4664.html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止凡兄,對一般人而言,財務自由實在係困難之極。 睇下依家d金融節目,一年半年已經叫長線投資,跌幾個%又話止蝕,點可能財務自由。如果買一隻股票,事前應該有多加留意,有信心先會買入,利用時間賺息賺價,什至再投入資金,除非間公司轉差,或者個價遠超股值,先考慮賣出。
回覆刪除賢
所以話要搞清楚概念先好入場...交少好多學費
刪除第一次認真地看富爸爸很有震撼力,世界真的會因你的認知而擴張.
回覆刪除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感覺!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