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 10月到現在, 這個跌市已經持續了一年, 早前還有很多「死守派」的炒家, 例如在$50買入的中資股王 (當年應該在說中人壽), 他們一直認為這支中資股王值$50左右, 跌了一半至$25後, 仍然堅信這個$50的價格, 跌一半只是短期調整, 覺得只要調整期一過, 股價定必返回$50。
近期止凡發現這群「死守派」的炒家開始對他們一直所認為的股價產生動搖, 因為股價一去不返已經有一年之久, 他們又開始習慣「坐艇」的股價, 認為$25才是這支股的應有價格, 所以出現很多沽出止蝕的動作。
有否發現一個問題, 炒家們多會以一間公司的市值, 公司的股價來評估一間公司的價值, 這個概念是很錯的。巴菲特說過, 投資時, 大家付出的是價格, 你得到的才是價值, 但炒家們誤以為自己付出的價格就是價值。
這正是炒家們永遠不會明白價值投資者的思維, 投資者會看到公司內在價值, 只要看見價值, 才會投資, 越看得深, 所掌握的會越多, 因而越會在低迷的股市時入市。相反, 炒家會在低迷的股市時沽貨, 在大牛市時入貨, 還為自己的高買低賣的行為視為很「in」。
對, 很多炒家認為自己很「in」, 我身邊就有很多很「in」的炒家, 他們被公司要求出差時, 最擔心的是不能及時看著股市, 有時我會問他們 :「真的需要分分鐘留意股市嗎?」 這時候他們就會搬出一大堆技術分析的理論, 什麼一、兩個價位都很重要之類, 然後再說出一大堆背熟了的上市公司號碼, 把我推到九霄雲外, 不能討論下去。
我投資從來都不入時, 不會追捧時興股, 包括99年的科網股、03年的澳門概念股、07年奧運概念股等, 同時又不懂牛熊證、不懂期貨市場、不懂窩輪, 甚至不抽新股, 不買上市年資少的公司, 我選擇深入了解的公司不出十間, 但是正因為以上種種原因, 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留意股市。
投資不用太「in」, 如果投資回報是跟留意股市所花的時間成正比的話, 這個世界不會是這樣的了。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9-13
後記:
又在翻看自己的舊文, 這篇是在 2008年寫的文章。真是慚愧, 到現在我還是不能在投資方面很 「in」, 而我觀察到一直很「in」的朋友到今天還是很「in」, 一樣的每天追看投資消息, 一樣的為10%內的上落而緊張。至於他們的投資成績, 詳情就不知道, 但觀察他們都會在市升時高興, 在市跌時憂愁, 工作情緒都會受大市控制著。
我絕對不介意繼續「out」, 因為覺得現在的投資方略不錯, 輕鬆而又開始上軌道。時常打趣地說當資產到達一定水平, 就會開始「核分裂」, 享受複利之餘, 到時還可能一天上落等於自己一個月人工, 實在少一點財務智商都會嚇壞。可能因為這個原因, 很「in」的朋友才選擇手拿三幾萬追消息買出買入, 因為數額反而少一點而處理得到吧。
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有關文章第一段的一個笑話:
回覆刪除某投資者以低價買入一隻價值為非凡的股票,但價格在買入後持續下跌,於是便問巴菲特的意見.
巴菲特答:為什麼不繼續持有?
五年後,該股票的股價比五年前更低,該投資者再問巴菲特.
巴菲特答:這說明你買錯了.
有趣有趣...五年也反映不了真實價值, 那真要懷疑這真實價值有否存在過
刪除有時低價掛買盤,或買入流動性甚低的股票持有都是市場給予低頻交易者的紅利。有時心急的溢價可大可少。
回覆刪除這正是追市太貼的問題所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