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拜年, 每年總有些叔父輩在拜年時大談自己過往的風光史, 第一次不記得是哪一年開始了, 但這不太重要, 因為他每一年談到高興時就會重復一次這些風光史。包括他曾經獨具慧眼用幾萬元買一隻馬, 一場贏得三十萬, 又試過幾蚊買入什麼股票號碼, 大升幾倍之後大賺過十萬, 因而教訓後輩買馬買股票應該如何如何云云。
原來無獨有偶, 這些叔父輩不止我們一家有的, 很多身邊的朋友及同事都會有, 有些更是他們父母本人, 每當一年見一、兩次的親戚們出來見面時, 就會大談自己的風光史。
其實, 如果大家身邊也有這些叔公輩, 你會發現他們又不是真正成功得不得了的強人, 止凡指的不是李嘉誠或劉鑾雄, 說的只是身家上千萬的生意人。他們都只是一家之主, 每天辛勞工作的打工仔, 未必明白富人的遊戲的一群。
富人的思維, 不明白可以學, 我們都在學, 但先要學會看不見自己的功績, 而只看見自己的缺點及不足, 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的是「自信」, 不停在人家面前誇口自己可能有或未必有的能力是「自大」。再者, 叔父輩的總體投資往績多是不理想, 每年都定期交學費給馬會及港交所, 但又學不到新東西, 多年來贏到一場就當是終身成就奬, 還在親戚面前教育後輩, 實在有點兒那個。
如果有機會討論, 我會問問他們參與投資或賭博前有否記帳, 這一生人買馬及買股票是輸還是贏呢? 如果他們有記帳的話, 他們就可能會知道自己已經因為這些賭博行為輸掉一個很大的數字, 而不是他們常掛在口邊贏錢的那一場。大話怕計數, 按叔父輩的言談, 一場馬買一千幾百, 就當$500, 一年有10個月跑馬, 一星期兩場, 一年就大約80場, 當他賭了20多年, 總共買了多少錢呢? $500 x 80 x 25 = $100萬, 到底$100萬之中贏回來的又有多少呢? 這個數字還未計及買賣股票的金額。
朋友的親戚也說過類似的事情, 什麼看中某個馬房的就要場場跟, 直至該馬房贏馬為止, 買時再穿混些賠率高的冷馬, 這位朋友每年拜年都聽到她中過十萬馬, 連茶檔待應都要拾她的票尾去買, 賺馬會錢的方法比很多馬迷都要厲害, 由於自少聽到成長, 我這位朋友對他親戚的賭馬方法十分相信及認同, 到現在茶餘飯後亦有拿出來分享。這些傳聞是真是假也不重要, 大家都真正找到自己的理財之道就可以了, 希望朋友有一天可以到山頂豪宅而不是到公屋拜年就好了。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無論如何, 不賭就是贏. (財務自由瘋子)
回覆刪除不賭是贏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