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投資, 憑經驗及感覺, 看到這個理論, 即刻令止凡想起以前看過的一本書叫 "Blink", 是說大腦在累積相當經驗之後能做出令人難以理解的分析, 例如一個退休網球手在看網球, 一看到網球手準備發球的動作就能說出這一球會否落網, 每次都能說得準, 但當問他為什麼能在這一秒間判斷出來時, 他又會說不知道, 只是一看到不順眼就有了感覺。
相信投資都會有這類現象, 好像索羅斯對問題投資會背痛, 他的背痛救了他不少次, 如果不是迷信, 這些身體反應就是他經驗累積下來的分析。巴菲特也是看年報幾分鐘, 或通一、兩個電話就可以決定億元買賣, 靠的都是經驗。可是要累積經驗只大腦自行分析的境界實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相信一定有這個境界。
************************************
釐清捷思避投資陷阱
10月 14日 星期五 15:05 更新
【iMoney智富雜誌—金科玉律】
撰文:黃志明
有人說投資要長勝,紀律其實比理論更重要,偶一不小心,可以將長久累積的盈利化為烏有。然而究竟是甚麼主宰著人類的行為模式呢?學術界早有不少關於行為財務學的討論,本書則集中論述「捷思(Heuristic)」對抉擇的影響。
所謂捷思,即人們面對不完全信息或複雜問題時,只能依靠有限的經驗做決策。書中一開始已表明,捷思屬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有助人們快速處理複雜的決定,不過隨著社會變遷,捷思的效果卻好壞參半,了解其背後意義正是本書的研究起點。
────────────────────
單憑經驗投資易中伏
針對投資而言,本身就牽涉大量決定,從投資的時機、板塊和股份、買賣的價位、持貨的時間等,無不需要決定性的思考。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倚靠過往的投資經驗,然而這樣做真的合乎邏輯嗎?
其實投資牽涉多項不確定的估算,大家都不能確定最終的結果,以致不少人寧可採取非理性的態度去決定投資方式,這亦種下了不少散戶的敗因。最近股災來得既急且勁,不少散戶叫苦連天,除了繼續持現金過市外,或許可趁這段時間裝備一下自己,為下一次升浪做準備。
書中多次談及,本能需要往往會改變人類行為,如飢餓會使人變得貪婪。另外時空和地域的差異亦會左右決定,故此人們下決定時,宜了解究竟有甚麼因素左 右自己的抉擇。雖然捷思並不是一無是處,例如能助人快速處理多項決定,但是當決定牽涉到攸關重要如金錢交易上時,便要小心提防其作怪,做出非理性決定。
────────────────────
涉獵實際生活層面
值得留意的是,本書並不是行為財務學的專著,書中旨在剖析人類決策時的本能性、非理性偏頗,因此涉獵到很多實際生活層面。其實在投資時固然要作大量 決定,營商時亦會面對不少捷思的陷阱,行銷時亦可利用顧客的盲點,促銷貨品,所以不喜歡獨沽一味於投資的讀者,亦可藉本書反思其他方面的思考模式。本書除 了有引用不少著名大學的心理實驗外,亦援引了很多知名電影的場面和時事,闡述不同捷思在日常生活的影響,所以讀者不需擔心本書會流於乏味。唯一可惜的是本 書如能加插更多流程表解釋一些捷思概念的話,將更勝長篇文字鋪述。
────────────────────
《One Second Thought》(台譯: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作者:Wray Herbert( 雷.赫伯特)
出版:漫遊者文化
售價:116元
作者簡介:作者擔任科學記者逾30年,專長於心理學和人類行為,曾任《Science News》雜誌的記者與編輯、《Psychology Today》總編輯等。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話說家中把魚缸放在窗邊,雖然上班前多會拉下窗簾以免陽光照射,但每隔兩三週都會長滿青苔,所以不時都會清洗一下魚缸。我喜歡拿一些沒有用的信用卡來「摑」魚缸的玻璃,然後換過濾棉,搞定後就開動過濾器,一般隔天整缸水就會變回清水,很少需要換水。
-
話說家中把魚缸放在窗邊,雖然上班前多會拉下窗簾以免陽光照射,但每隔兩三週都會長滿青苔,所以不時都會清洗一下魚缸。我喜歡拿一些沒有用的信用卡來「摑」魚缸的玻璃,然後換過濾棉,搞定後就開動過濾器,一般隔天整缸水就會變回清水,很少需要換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