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凡觀察, 到跌市時, 好多人都會講一句:「跌左果d我唔放架, 同佢鬥長命囉!」
其實「鬥長命」都要有幾個大前題。第一, 時間是要站在你這一邊。如果你買的是年年有盈利, 又有強勁現金流的股票, 又沒有很危險的負債問題, 有信心地慢慢等是問題不大的。可是, 如果每年都蝕錢, 沒有股息還不止, 還要經常供股集資, 負債累累, 等待, 只是等待倒閉的一天。
第二, 個人財務沒有急用錢。買股票的錢永遠不要用急錢買, 一定要用一些能隨時坐下艇的閒錢, 因為人人都可以預測股市, 但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股市, 但你能準確預測的是你投資的資金用途。曾經在討論區看到有人問, 自己手頭上有幾萬蚊大學學費, 起碼半年後才需要交學費, 希望有師兄給個股票號碼, 可以利用這筆錢賺點外快, 而他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在今年六、七月時期, 如果當時他真的投入學費買股票, 相信這些學費不是他的大學學費, 已經變成了股市投資的學費了, 可能連大學都讀不成。
第三, 機會成本。如果買了一支跌股, 當然假設你買的時候已經做足分析, 做對了事情, 但通常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人手持股票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買入時做好了分析, 做對了事, 而是因為現在的股價比當初的買入價還低而已, 所以死持不放, 一日不升回買入價, 一日都不放, 就是這種鬥長命的心態, 只會令自己的資金鎖在沒有前途的股票上。
最後, 可能股票沒有你想像中長命。買股票其中一個要素很重要, 就是要看管理層, 如果管理層沒有為小股東著想, 只會玩弄財技賺錢, 這種公司並不一定夠你長命。好像電盈, 當年利用科網熱上市吸金及收購其他公司, 之後股價跌足九成, 一沉不起, 一眾小股東看著自己身家蒸發九成, 傷心不已, 紛紛希望跟電盈鬥長命, 到金融海嘯時, 電盈的股價殘得比公司內的現金還要低,小股東亦不會在這個時候賣掉股票, 當時主席小超人都看到這一點, 當時沒有回饋小股東派紅利或特別股息的打算, 反而著手研究在這低股價水位私有化公司, 私有化後就能把公司的現金袋袋平安。你說, 買了這些公司, 跟它鬥長命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 買股票要清楚自己的行為及後果, 普遍散戶都是買入股票後, 升20%-30%就放股走人, 套現消費慶祝, 跌了的股票就鬥長命, 等到升回買入價後就放, 沒有升回的就死持不放, 到頭來, 賺的股票就只有20%-30%的利潤, 它們都被你賣掉了, 反而滿手都是沒有前途的股票, 等的只是它們重返他們的買入價。
富人儲資產, 賣走垃圾; 而一般散戶就相反, 專儲垃圾, 賣走資產。富人的資產富可敵國, 他們都是在市場上買賣的, 所以一定要有很多散戶做出跟他們相反的行為, 才可以平衡市場, 是時候檢視自己手中的是資產還是垃圾, 到底自己在儲資產, 還是替人家收集垃圾。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謝謝止凡兄. (財務自由瘋子)
回覆刪除這句話很有用 " 富人儲資產, 賣走垃圾; 而一般散戶就相反, 專儲垃圾, 賣走資產。" 我會好好記住。 謝謝! (BB Stoc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