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日星期六

跌市不沽貨

下面是轉載自明報記者陸振球的一篇文章, 這是一般投資者多年來都在做的事, 市好價高時就高追, 市淡價低又抵時就沽貨, 高買低賣, 永遠都是輸錢收場。


回頭看, 在SARS時買樓買股, 在金融海谷底時買股, 到現在都賺了不少桶金, 一般投資者都選擇在好市時才放膽買, 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羊群心理, 氣氛好才夠膽入市, 贏輸都有人陪, 很難做到巴菲特的名言「當別人貪婪時要恐懼, 當別人恐懼時要貪婪」。加上對投資項目其實不是十分了解, 都是看看報紙, 聽聽電台, 睇睇電視, 到人家走貨時又豈能不跟看呢?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身處其中時, 不會知道未來是怎樣, 不會知道何時見底, 事後講一定容易, 但當時第一身的感覺完全不同, 而當時環境都不會好, 好像 SARS時, 不要說份工能否保得住, 連自己條命都擔心, 又或是擔心家人會否染上 SARS之類, 誰還有興趣關心樓市及股市, 事後孔明永遠都是容易的。相反, 現在百業興旺, 失業率新低, 人人有工開, 不再擔心工作, 自然想進一步投資或買樓, 所以大眾的訴求一般都是好市想買進, 淡市想沽出。

止凡認為這是好是壞並不重要, 重要是這個大方向是一個事實, 要在投資上有斬獲, 一個好方法就是計劃或安排到自己在淡市時還有比人強的購買力, 當人人都賤賣資產時你就能大力吸貨, 其實成功與失敗的生意人最大的分別就是他們生意擴張的時間, 李嘉誠永遠都在市況低迷及市場最缺錢的時候大手投資, 擴張生意。相反, 不少在旺市時過份借貸擴充業務的公司, 多會在市況轉壞的時候資不抵債, 最後要關門大吉。不過, 要做到在淡市時還有比人強的購買力實在不是容易, 可以先從跌市時不沽貨試起, 大家好好努力。


**************************
正常人的 非理性投資行為 (2011年9月26日)

【明報專訊】筆者早前去了一個入場票要1000元的慈善投資講座,講者為本地的知名基金經理,演講既精彩,又有趣,當中涉及投資的人性部分,更是有啟發性。該基金經理指出,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為「正常」(normal),另一為「非正常」(abnormal),比如正常人早上起脇,會刷牙、洗面、上廁所,非正常或異常人,則早上起脇以後,可能第一件事是喝紅酒、飲香檳……

在投資市場裏頭,人的行為,則可以分為「理性」(rational)與「非理性」(irrational),問題是,正常人並非等同行為理性,大多數人是,在股市跌至不合理水平時,比方市盈率不足10倍,股票極廉宜時,便會說怕怕,反而急急清倉,但在市盈率20多倍,股票超貴時,就認為形勢大好,不怕高追。

大多數正常人 是非理性投資者

結果呢,大多數人,又即所謂正常人,就是最喜歡作非理性行為的投資者,也就是所謂normally irrational(正常非理性)投資者,成為了abnormally rational(異常理性)投資者的點心。

其實,在物業市場也存不少正常而非理性的現象,就如97年時,住宅按揭息率明明超過租金回報率4厘或以上,買樓收租是負回報,卻仍見不少人是住一間,炒3間,到了03年SARS時,租金回報反過來高於按揭息率4厘,此時叫人買樓,卻是大多數人耍手又擰頭。

又如08年金融海嘯時,政府重售居屋,市民反應冷淡,到了樓價破新高時,反而要求政府復建居屋,又或要提供資助買樓。

上世紀投機大師李佛摩便曾有名言:「華爾街不曾變過。口袋變了,股票變了,華爾街卻從來沒變,因為人性沒變。」香港的樓市,豈不又是一樣?

明報記者 陸振球

2 則留言:

  1. 匿名4.10.11

    其實我而家會不斷入市, 不過講親就畀人鬧, 講入左咩貨都有人嘈.唯有身體力行,唔講咁多, 賺左係自己既.

    (自由一千萬)

    回覆刪除
  2. 最重要是自己的成果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