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了電影 - 奪命金, 當中有銀行金融產品銷售人員的描述, 其中銷售人員 (何韻詩演) 對財務公司老闆 (盧海鵬演) 的一幕令止凡非常讚賞。
銷售人員見到財務公司老闆上銀行存入現金, 偷偷查看他戶口內的現金, 發現有八千多萬元, 銀行內部銷售每月都要追 quota, 於是就向財務公司老闆推銷基金, 誰知一說出需要 2%手續費之後, 財務公司老闆一輪數字說到銷售人員即時敗退。
銷售人員:「我見你戶口入面都有好多現金喎, 不如考慮一下買我地隻 xx基金, 有專家幫你買入二十多隻金磚四國既股票。」
財務公司老闆:「你收幾多手續費呀?」
銷售人員:「2%」
財務公司老闆:「嘩! 我就當俾 200萬你, 一年就收我 4萬蚊?!」
財務公司老闆:「我上 etrade買隻股票都係 2蚊美金 (其實好似要 19.99美金, 不過唔知佢金額大是否低一點), 買齊20隻都係 40蚊美金, 我當佢 1對 8, 都係 320蚊港紙, 我當一年換出換入 100次呀, 都係 32000之喎, 你收 4萬蚊仲要找番 8000俾我呀!」
銷售人員:「我地有專人幫你睇住嘛。」
財務公司老闆:「我自己唔識睇呀?!」
講完, 銷售人員即時灰心, 真正是之後就遇上歐債危機, 財務公司老闆再回到這名銷售人員辦公室時立即說一句: 「咁多專家咪又係睇住佢跌!」, 全場大笑。
電影中也反映出銀行金融產品銷售部的困難, 有新基金產品出來時, 每名銷售人員都要每月售出 200萬 quota, 假設公司收入為2%, 每名員工就能產生 4萬蚊利潤, 而事實這班銷售人員都是後生仔女, 對這些金融產品的了解有限, 銷售對象對理財知識比較強的話, 就會出現這種無奈情況, 而銷售對象對理財知識比較弱的話, 就好像雷曼事件一樣有機會把人家整副身家輸掉, 沒有生意就要不停 cold call客戶, 這就是銀行前線銷售人員每天面對的壓力。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亂博字:真的,銀行員工都只是揾食啫,為何無段段被人告,我們常見銀行有月球族,但銀行給你一球,他們要求你賺100球,所以無論點監管,間中仍然會見到天才交易員瘋狂交易,但為的竟然只是單純想幫公司賺多些錢,哇咔咔!
回覆刪除啥霖: 少數怕長計
回覆刪除投資怎可以假手於人?唔識就要學,當然也要交學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