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blog內分享一篇文章題為《何需買個股?》,當時引來blog友熱烈討論。話說止凡與另一位blogger巴黎兄於2015年8月舉辦了一個理財工作坊,在工作坊內收集了參與者的一些問題與評論,其中一位參與者的分享內容是他近年買入盈富基金的經驗。
長綫年回報10%已足夠
這位參與者看了王澤基的著作之後,由2012年起開始買盈富基金,買入的策略非常簡單,市盈率小於10倍就買,股息率大於3.2%又買。三年來,計及股價升幅及股息平均每年回報,早前跌市前有15-16%,跌市後也有13-14%。由於只是試了三年,不知道這投資策略是否可持續,若這簡單的投資方法真的如此成功,他又奇怪為何投資者還需要花精神時間去研究及買賣個股呢?
若大家明白複利率的威力,又懂價值投資,好像剛過身的「亞洲股神」東尼(Tony Measor)所言,每年追求10%-15%回報,長線來說這已經非常厲害。要有這樣的長期回報,又根本不用太複雜,適當地投資盈富基金就能輕鬆做到。
然而,為何多數人都不會利用這個方法?為何多數股票投資的人都會研究個股呢?原因其實有很多個。首先,可能是財務知識有限,對複利率、長線投資、價值投資等概念未能掌握,所以是未能理解,因此沒有作這類操作。
其次,這個操作所需要的是一個全面的理財能力,不少人本身理財能力十分有限,沒有餘錢,甚或欠債累累,就算這投資操作簡單非常,亦未能到。要作投資,必先不當「月光族」。
再者,就算有餘錢作投資,但要持之以恆去做同一個太簡單的動作並不容易。人總有「賭」、「博」的心,有錢就身痕,要乖乖地「坐定定」作一個簡單投資操作,需要大部份時間都動也不動,這不是容易的,他們會認為這樣投資太過沉悶,沒有火花,不願去執行。
買個股贏大市機會率低
另外,不少投資者未必滿足於這個回報率,希望透過投資個股而獲得更高回報。甚至是以投資分析個股為興趣,花更多精神時間去研究分析個股,最後得到更高回報的話,能實踐財務知識以得到以倍計的回報,這種滿足感未必能於投資盈富基金中找到的。
對於這種投資者,我想提醒一下,能跑贏大市的投資者絕非多數人,尤其是散戶。有趣的是大部份人都認為自己是少數人,認為可以有技術地選股以跑贏大市,這機會率其實低得很。相反,買入指數基金的人本來已經與大市同步,再加入一點點低買高賣的策略,自然能輕鬆跑贏大市。
若深深明白以上的種種原因,發現簡單投資盈富基金最適合自己的話,不妨去做吧,不用理會別人,因為別人沒有以這方法去作出投資實在有太多原因及可能性,管好自己,把自己放在自己的能力圈內發揮,回報也可以相當好的。
後記:
近年不少討論擔心香港及中概股的前景,不少因素如內地政策等,直接或間接打擊內地企業盈利能力,令這一兩年於高位納入了大量內地科技股的恒指表現相當失色。而事實上,恒指表現的確強差人意,2015年寫這文章時也差不多25000點,今天只得21000點左右,沒有增幅,還要倒退,可惜。
無論如何,這文章主要想帶出一個概念,主動選股未必容易跑贏大市,有時買大市指數更輕鬆,此概念放諸四海皆準。不少投資者轉戰美股市場,同一操作,不是盈富,可以是杜指、納指、標普...,重點是,你對30年後的它有多少信心。
推介影片:
個股的確回報可以比ETF高。但係都係要睇自己有幾大能力
回覆刪除無幾多個人可以悶聲發大財
最好都係比時間深入學習投資
當然。兩者互補都係合適。自己都係甘做
知己知彼, 非常好
刪除基本上大部份人都只是自以為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的人一早轉行去做金融或提早退休了。
刪除又唔好咁灰...
刪除買盈富贏得太無聊,人總是喜歡刺激咁輸嘛
回覆刪除而且以前既盈富息率高,依家加埋d低息科技股,已經無以前咁好
但贏總好過輸的
都係架, 贏得唔夠型, 對好多人黎講係一個問題
刪除盈富連保本都做唔到.息又越來越小.真係好難吸引到人買
回覆刪除市場內的投資者好現實
刪除更多個股都一樣,不保本,利息低。
刪除你好似中左好多招咁喎
刪除所以我是指數投資的支持者。
刪除我用portofoliovisualizer 做back test。如果在2014年1月(最早有記錄)用10000 美金買80%EWJ ,20%BNDX,毎年rebalance,股息再投資,到2022年1月,資金上升為14491美元。期間不用做任何買賣。
説會買錯地區指数而無錢賺,所以要投資個股,只是睹徒睹性重想時刻落注博大霧的藉口。
Asset allocation 指數投資萬歲。
買入指數基金雖然可以省略選股的過程,但不代表可以省略「選擇」的過程,因為買入指數基金代表選擇「看多」相關地區的股市表現,如果這個「選擇」出錯,一樣可以導致很遭糕的結果,看看日經平均指數和恆指已經知道,買入指數基金的實際風險不是人們想像中那麼低。相反,買入具備高競爭力及全球性業務的企業,如AAPL、MSFT等,反而對於不少人來說,可以是更加「無腦/輕鬆」的操作,回報也更優勝。
回覆刪除重點不是這三兩年的表現,是未來三兩十年的表現,信心問題。
刪除日經和恆指表現差明顯不單單是這兩、三年的事吧😅?未來二三十年也不見得一定會好轉。更何況,一個地區/國家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難度就一定會比個別公司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更容易預視(或者更容易給予投資者信心)嗎?
刪除那就標普吧
刪除asset allocation
刪除舉盈富基金只係一個例子,重點係果個思考既邏輯。如果唔看好某一個地方,其實美國果邊都會有全球型指數 ETF 選擇,不過盈富基金就係唔適合長儲,反而低買高賣,用 PE 均值去投資。
刪除其實綠魔兄所講,係你睇錯地區,買指數基金都會中伏。
刪除理據係過去30年的日指,以及過去10年的恆指。
如果要無腦咁買,應該買具備高競爭力及全球性業務的企業。
本人回應:
不過,呢度又延伸一個問題,如何判斷企業係"優質"?
FAAMG,可以話係共認優質+全球性企業。
但AMAZON本業增長低,今年只係靠投資Rivian,按公允值先叫大賺。今季應該會低增長,計埋公允值會蝕。
Facebook上年all in VR,VR硬件賣1賠4,今年用戶近乎無增長。
股價插水5成。
就算係公認的優質全球性股票,都唔一定無腦+穩陣。
正如安少所講,只係選錯地區而不是指數投資出了問題。
刪除標普2000-2009 被叫做迷失十年,但如果投資者做指數投資,加上asset allocation 和 re balance ,十年過去仍然有錢賺。盈富基金過去十年其實一様。印象中日經可能也有錢賺,但要fact check 。
講高競爭力公司,當初Dow Jone 三十間公司,現在有多少仍然留低?
林本利時常提到盈富基金變了質,所以盈富賺不到錢。如果投資MSCI 香港,仍然有錢賺。
盈富點計返個市盈率出黎?
回覆刪除恒指市盈率,上網搵唔到?
刪除止凡兄發表《何需買個股?》一文是在2015年8月13日,恆指當天收盤是24018.8點。假如他晚十來天發那一篇文,也就是說,9月7日發,當天恆指收市是20583.52點,那就比現在兩萬一千多點還要糟糕。更糟糕的是,2016年年初,大陸兩個市場因為推行熔斷機制,股市暴跌,影響所及,香港兩個指數(恆指與國企指數)均暴跌,2月12日,恆指暴跌至18319.58點,那是從2015年4月28日“大時代”的28442.75點跌下來,整體下跌了36%!這一次嘛,從最近兩年的最高點,也就是說,2021年2月17日的31084.94點輾轉下跌至3月15日的18415.08點,整體下跌了41%。2016年2月12日的18319.58點,市盈率是7.57倍,股息率是4.97%。2022年3月15日的18415.08點,市盈率是11.1倍,股息率是3.2%。7.57倍這麼低的市盈率,4.97%這麼高的股息率,當然深具吸引力,可能很多人稍稍思考就會買進好幾手18.52元的盈富基金。但是,11.1倍的市盈率,3.2%的股息率,具吸引力嗎?18.65元的盈富基金就這樣稍稍遲疑便交臂失之了!
回覆刪除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哪一次更值得買進?還是兩次都值得買進?2016年2月12日18.52元的盈富基金,那可是恆指整體下跌了36%,市盈率僅僅是7.57倍,股息率是4.97%,那可是2008年10月27日的11015.84點(市盈率是6.52倍,股息率是6.43%,盈富基金是11.6元)金融海嘯大跌市以來最好的入場機會!2016年2月12日我當時還沒有開香港的投資賬號,但,使用了Benjamin Graham晚年的投資方法做了一個“前測”(forward test),在恆生指數成份股、國企指數成份股與紅籌指數成份股中篩選出11家公司,再配合兩個指數基金ETF(2800盈富基金與2828恆生H股基金,75.75元)讓這個投資組合更分散化。後續分三階段檢查其績效,分別是:一、持有約7個月,整體績效是11家公司是30%,盈富基金是33%,恆生H股基金是35%。二、持有約10個月,11家公司是64.45%,盈富基金是62%,恆生H股基金是56%。三、持有約兩年,11家公司是92.82%,盈富基金是80%,恆生H股基金是76%。第三階段是2018年1月26日恆指站上了歷史新高33154.12點。盈富基金是33.35元,恆生H股基金是138.6元。年化收益率高達40%,當然是績效甚佳!
2022年3月15日也真實照上面那樣做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恆指已經整體下跌了41%!容我告訴你,恆生指數自1973年以來,整體下跌超過41%的也不過7次而已!買進18.65元的盈富基金與61.9元的恆生H股基金肯定是Buy-Low。股票市場能夠賺錢的方法不就是Buy-Low嗎》
還有一點補充,每次調整得這麼深,都總是有些「有今生無來世」的原因,今次又如何呢?值得思考。
刪除2022年3月15日的18415.08點,市盈率是11.1倍,股息率是3.2%。
刪除冒昧請問諸位長輩:該市盈率是在哪個網站能查看到的?不好意思!謝謝!
https://www.hsi.com.hk/eng/indexes/all-indexes/hsi
刪除下拉至Daily Reports Index Daily Bulletin那裡,只保存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