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過去的理財工作坊上分享了兒子6個月大的照片,朋友都說相當可愛。然而,不少財務上遇困難的父母都感到供養小孩是一大壓力,兒子到來這世界大大改變了父母的世界,養兒是享受,還是苦惱,原來也視乎財務計劃。
有時候,問一些年輕朋友有沒有財務計劃?有沒有確切目標?很多人會說「短期目標是買樓」,財務計計劃則是「開源節流」。但若長遠一點,思想整輩子的理財計劃,即財務自由計劃,該如何達成?相信不再是「開源節流」這般簡單。
相信大家都明白財務自由的意思,即被動收入(如租金或股息)已足夠生活開支,理論上是不用工作亦能生活,當然大家可以繼續為興趣及建設社會而工作。想達到財務自己,大家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首先,大膽訂下45歲前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好嗎?45歲太遲嗎?太早會太難做到嗎?想一想以上問題,心裡大概會有個譜吧。
記帳了解日常開支
第二是問自己的生活支出要多少?不妨將日常生活開支記帳,把支出分門別類記下來。記帳也是一面鏡子,把你的支出一一照出來,到有需要主動省錢時,可以對高支出的項目入手,成效最高。有些人則會過份節儉,對日常生活的小數目開支省得很要命,但到了買樓、買股票的大數目便亂來,最後換來生活質素大減或賠大錢,相當不值。
知道了自己的日常支出後,下一步可想想要多少資產才能產生足夠現金流去支付這些支出。假設計算過大約的數字,發現要1000萬才能達標,20歲出來工作至45歲,有25年時間,要累積足夠這數字。大家要問自己,你會選擇什麼投資工具?回報率多少?自己每年收入增長多少?每年能儲蓄多少?
定立目標讓人成熟
按照投資回報,自己的儲蓄能力、收入及支出的變化,便可用excel計算一下自己要多少年才能累積到這筆資產,以產生足夠的現金流。若發現目標難以達到的話,便要想想在25年裡可做什麼?例如努力增進財務知識及工作知識,讓主動及被動收入產生變化。真的沒信心的話,便要考慮調整目標。
只要有了投資終極目標,才有計劃短、中、長期目標的方向,會好好思考如何善用每一個分錢,盡可能讓它發揮最大效益,及早達成目標。同時亦會迴避風險,因為怕錢亂花一通會影響大計,一次意外將會讓計劃走回頭路。大家會了解透徹後,才作投資及花費。
理財不只是一個計劃,還會在多方面讓人變得更成熟。
推介影片:
「對日常開支的小數目省得要命,但到了買股票的大數目便亂來。」
回覆刪除咁似講緊我嘅…
我諗都唔止你一個係咁既
刪除可能是會計師的緣故,所以每次消費都很自然的用手機 APP 記錄下來,就算是幾蚊搭車都會記,手機APP自動 plot 出來的 Pie chart 非常精準地讓我了解到自己的消費習慣。
回覆刪除不過對於投資著實是不太懂,尤其是股票,很想用價值投資法去尋找一些可以長揸的股票,也試過因為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買入才好而想利用平均成本法而月供股票,但到今日為止,股票投資大概只是平手。反而20年前畢業時及2014年買樓的增值還算可以。
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的確很重要,加油
刪除理財不只是一個計劃,還會在多方面讓人變得更成熟。
回覆刪除和
投資是一個計劃。
其實有咩區別?
超越計劃,唔止做到目標就完,過程帶來其他得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