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供年金供保險,供到一半點算好?

不少人供年金或保險供到中途突然覺得不抵,想停供。這類產品多數有個供款年期,例如供滿20年後停供才能取回全額供款,中途停供只能取回部分供款,不化算。但又不想繼續供,遇到類似情況,該怎決定呢?


近日有位網友pm,他約40歲,買了一份年金,需要供五年,每年年尾供款一次(USD8500),現已供款兩年,準備供第三期。如今正考慮斷供,希望退回大約一半資金,不知該如何決定。

別因過去供款而鎖死自己

先提一個概念,供年金或保險,捨不得斷供的原因多由於過去的供款,當計劃到一半時,無論多麼的不化算,也不願斷供而損失部分過去供款。其實,在考慮計算時,可靠未來的投資把它追回來,別因過去的供款而左右決定。

如網友這例子,過往供了兩年(每年USD8500,總額為USD17000)。往後還要多付三次供款(總額為USD25500),五年供款總和為USD42500。有了這些數字,便可設定公式,今天開始分三年多付款USD25500,到若干年後可取回USD42500,相等於多少回報率。

只看「保證回報」部分

網友提供了年金計劃詳細圖表(見附圖),指第9年便能回本,取回USD42500。計算方法是把計劃的「保證回本」與「非保證回報」加起來。然而,我偏向不去考慮「非保證回報」。始終這是沒有保證的部分,視乎未來投資環境而定,還是專注保險公司保證的部分比較有意思。

按圖表列出,不計及「非保證回報」部分的話,回本年期大增,至第15年才能回本。我們應該按這個年期計算,期間若真的賺到了「非保證回報」的話,就當是額外優惠好了。

用excel計計數

得到這些數字,大家可以開個excel表來計算一下,把第三年及往後供款每年放入,這筆錢與之前的兩期供款一同以一個年利率增長著,增長至第15年能取回USD42500,看看這個年利率為多少。

我把數字輸入後,發現此情況相當於年回報4.5厘左右。這代表今天拿著USD25500,有信心找到超過4.5厘回報的投資項目,就不用執著持續於這個年金計劃之上,因為能於其他地方更快追回過去的供款。其實,實際回報應該低於4.5厘就可以的,因為今天斷供的話,應可取回過去部分供款,令投資本金增加。

不同時點,回報不同

這個4.5厘並非該年金計劃的保證回報率,這是於這個時點所計算出來的相對回報率。即使是同一個計劃,若處於不同年期,所計算出來的相對回報率也不同。

例如網友這五年供款計劃,若時點於第二期供款時,即已供款項為USD8500,往後供款總額為USD34000,所計算出來的相對回報率約為1.8厘。若時點於第四期供款時,即已供款項為USD34000,往後供款總額為USD8500,所計算出來的相對回報率約為16厘。

結果也算合理,越早階段去考慮斷供,應越化算。好似第二期時,斷供後再把資金投到別處,只要高於1.8厘便能「追回」過去供款。倘若已餘下一期供款,決定斷供相對不值,資金需要尋找超過16厘才有勝算。

決定人人不同

按網友的情況,第三期決定斷供,需要找到4.5厘的投資回報,有信心者便可以斷供。1.8厘就更容易決定,但16厘的話,我未必會斷供吧。把斷供決定化作數字,取態如何,看個人財商。

另外,決定並非純看回報的考慮,始終當初買入產品時並非全為回報,例如網友買入這年金計劃,或許是希望年老時有穩定年金收入保障。買保險亦然,保險公司額外透過計劃提供保障,這都是產品價值。

無論如何,久不久會有朋友就類似問題感到苦惱,相信好多情況也是大同小異。若大家見到身邊朋友有類似難題,不妨轉載給他們解困。

文章連結:經濟通

相關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gong-nian-jin-yi-59903275


20 則留言:

  1. 匿名21.12.21

    不計及「非保證回報」?
    最好睇下每間保險公司的fulfilment ratio。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分享多啲啦

      刪除
    2. 匿名22.12.21

      以前,由保險代理「督」個回報率俾個客,可以吹到好高,不一定要做到
      現在,保監局要求要白字黑字寫清楚,保證回報只能當保險作用,非保證回報是保險公司選擇派的回報(好似派息),要計實現比率,如果實現比率長期太低,可能產品會被保監要求下架。
      當然,保險公司分紅會有波動,有時會高於,有時會低於,要在甚麼保險公司買買甚麼產品應該看自己需要。
      通常,大舖會比較穩定

      刪除
    3. 明白,你係行內人?

      刪除
    4. 匿名23.12.21

      是呀,不過是個後勤新仔,近幾年保監的監管轉變得很快,我都怕講錯

      刪除
    5. 幾好,行內人多啲分享,大家學下野

      刪除
    6. 10 多年前有做過這行一陣子, 要生存除非你人面好廣, 不然你叫你朋友轉保其實都幾搵笨, 所以沒有做下去, 當時利率有規定上下限, 當年好像最高11%, 最低6%, 後來全球利率減, 好像下調了上下限, 總之proposal會用最高個利率寫, 基本上任何一間保險公司都不會達到, 長久以後根本沒可能短時間回本.

      刪除
    7. 用最高個利率寫,都幾衰

      刪除
  2. 其實年金的初衷我認為是好的,但很多人買的時候同養寵物一樣,都是一時沖動,結果到後面供款就開始食後悔藥;當然,也有因經紀想賺盡佣金,令客戶過量供款;或因收入有變化,計劃趕不上變化,焗住斷供。

    其實如真的第二、三年發覺供款力所不逮,也盡早止損,如將保險計劃也當作投資處理,其實算是長遠回報穩定,比通漲略高的回報,但因通常年期長,所以較易做到複利效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網友這個計劃只供五期,相對不算難捱,有好多保險計劃動不動要供二十年,很多時中途也想quit

      刪除
    2. 其實一講到年期長,我就會諗起周星馳學化⻣綿掌:)

      刪除
    3. D絕世武功都要練一百幾十年,你google下應搵到:)

      刪除
    4. 我以為你指被化骨綿掌打一下,好多年之後先化骨

      刪除
  3. the policy is badly designed. You can break even in year 5, not 15.
    I am not in the industry, but I am a buyer.
    the same insurance can be designed differently, just like you can buy the same stock at ATH or ATL. you can't say a stock is bad because someone buys at ATH.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意思係...最後價格決定好與壞?

      刪除
    2. Price, Product, Issuing company, timing, configuration.
      You don't buy any "car" that is shown to you, nor any "computer" at any price, you analyze and research and buy what suits you. same as insurance and annuity.

      刪除
    3. 明白,有意思

      刪除
  4. Seems like its a tax deductible annuity. Return also depends on how much tax payment the owner could have saved.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