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6月左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想清楚你的目的與行為》 ,當時提出了一個問題:「給你數千元,甚或是數萬元,你會殺人嗎?」
當日文章所討論的是感恩節時Wal-Mart大特價,竟然有人為了排隊爭取購得特價貨物而開槍殺人,令人匪而所思。更令人感到匪而所思的事情更發生在香港,早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有三名持刀賊人劫旺角超市送貨工,掠走60條卷裝廁紙,成為全城熱話。
太平盛世之時,廁紙價格平均每條30元,60條廁紙總值只不過1,800元。又問:「你會為1,800元去持刀行劫嗎?」,而且還要是三人聯手行劫,每人分得20條值600元廁紙。
借此機會,討論一下有錢人思維,這是最基本的,就是關注「成本與回報」。當一些事情,成本跟回報比例不相稱,即付出太多而獲得太少時,這是蝕本生意與行為,有錢人絕不會去做。其中一個有趣說法,今天很少聽見有打劫金舖的新聞,其中一個原因是如此打劫,非常大罪,風險亦非常高,隨時更會無命,但就算成功得手後有多少利潤呢?數百萬元吧,今時今日隨時連一個蚊型單位也不能買。因此,橫豎犯罪,匪徒可能會想:「不如搞搞網上騙案更好吧,搞網上勒索或恐嚇,收取比特幣,動不動能騙來數億元,更符合成本效益。」
當然,這只是笑話一則,不應每事都談成本效益,尤其「罪行」與「行善」,因為它們有更高尚的道德考慮。有本書於這方面有很深入的討論,Michael Sandel的《錢買不到的東西》,當中有一些很捧的討論。例如某地方「超速罰款」vs「容許付費超速」。可能令我們在想,「違例迫車罰款」vs「把罰款與停車場費比較」,當中有何考慮呢?經常考慮一下,日常所付出的有否合理成本效率?投資、消費時是否物有所值?這對財自計劃甚有幫助。
話說回頭,為了600元,就算撇開犯法與否的法律及道德問題,有正常智力者,也不可能覺得值得去幹吧。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
2020年2月21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不少散戶會嘗試追求一些高回報的投資,找尋下一隻爆升股,例如10年內有10倍回報(Tenbagger,十倍股)之類。這樣的目標代表年回報超過25厘,普通大市的回報不可以滿足,市值高的公司股價難以大升,因此部分散戶喜歡專注一些市值較小、可能在10億元以下的公司。任何年代,充滿「爆炸力...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近排都會想搵Michael Sandel嘅書睇下
回覆刪除生活太多變化,對於道德定位有啲疑惑,想投奔一下哲學嘅懷抱
都是好事
刪除其實我都諗過, 會否只係貪玩.
回覆刪除這個世代,好似常理難找
刪除連登仔一個post都無出過,你懂的。
刪除不懂呀。
刪除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製 造 恐 慌
刪除呢單野咁好笑,連登仔無笑過...
你也是"連登仔"?
刪除恐慌性情緒導致極不合常理罪案,亦成國際笑話。
回覆刪除太恐慌了
刪除用掟汽油彈的邏輯去思考就會明架啦
回覆刪除所以我都是不明白
刪除可能太急了, 唔好笑人。
回覆刪除嘩,用水沖吧
刪除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
回覆刪除被搶劫的工人應該都幾莫名其妙
刪除可能玩truth or dare
回覆刪除wahaha...這個未有想過。
刪除可能以為好似口罩甘炒起,題外話,同人傾開,佢話佢朋友本身做開其他生意,但係今次疫情中,做賣口罩賺左400幾萬港紙,聽到真係覺得好痴線!
回覆刪除嘩,真的不算少。
刪除十萬火急,屎急馬行田
回覆刪除😹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