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星期五

不成比例的搶劫

上年6月左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想清楚你的目的與行為》 ,當時提出了一個問題:「給你數千元,甚或是數萬元,你會殺人嗎?」



當日文章所討論的是感恩節時Wal-Mart大特價,竟然有人為了排隊爭取購得特價貨物而開槍殺人,令人匪而所思。更令人感到匪而所思的事情更發生在香港,早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有三名持刀賊人劫旺角超市送貨工,掠走60條卷裝廁紙,成為全城熱話。

太平盛世之時,廁紙價格平均每條30元,60條廁紙總值只不過1,800元。又問:「你會為1,800元去持刀行劫嗎?」,而且還要是三人聯手行劫,每人分得20條值600元廁紙。

借此機會,討論一下有錢人思維,這是最基本的,就是關注「成本與回報」。當一些事情,成本跟回報比例不相稱,即付出太多而獲得太少時,這是蝕本生意與行為,有錢人絕不會去做。其中一個有趣說法,今天很少聽見有打劫金舖的新聞,其中一個原因是如此打劫,非常大罪,風險亦非常高,隨時更會無命,但就算成功得手後有多少利潤呢?數百萬元吧,今時今日隨時連一個蚊型單位也不能買。因此,橫豎犯罪,匪徒可能會想:「不如搞搞網上騙案更好吧,搞網上勒索或恐嚇,收取比特幣,動不動能騙來數億元,更符合成本效益。」

當然,這只是笑話一則,不應每事都談成本效益,尤其「罪行」與「行善」,因為它們有更高尚的道德考慮。有本書於這方面有很深入的討論,Michael Sandel的《錢買不到的東西》,當中有一些很捧的討論。例如某地方「超速罰款」vs「容許付費超速」。可能令我們在想,「違例迫車罰款」vs「把罰款與停車場費比較」,當中有何考慮呢?經常考慮一下,日常所付出的有否合理成本效率?投資、消費時是否物有所值?這對財自計劃甚有幫助。

話說回頭,為了600元,就算撇開犯法與否的法律及道德問題,有正常智力者,也不可能覺得值得去幹吧。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

22 則留言:

  1. 近排都會想搵Michael Sandel嘅書睇下
    生活太多變化,對於道德定位有啲疑惑,想投奔一下哲學嘅懷抱

    回覆刪除
  2. 其實我都諗過, 會否只係貪玩.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世代,好似常理難找

      刪除
    2. 匿名22.2.20

      連登仔一個post都無出過,你懂的。

      刪除
    3. 不懂呀。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4. 匿名22.2.20

      製 造 恐 慌

      呢單野咁好笑,連登仔無笑過...

      刪除
    5. 你也是"連登仔"?

      刪除
  3. 恐慌性情緒導致極不合常理罪案,亦成國際笑話。

    回覆刪除
  4. 用掟汽油彈的邏輯去思考就會明架啦

    回覆刪除
  5. 可能太急了, 唔好笑人。

    回覆刪除
  6. 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

    回覆刪除
    回覆
    1. 被搶劫的工人應該都幾莫名其妙

      刪除
  7. 可能玩truth or dare

    回覆刪除
    回覆
    1. wahaha...這個未有想過。

      刪除
  8. 可能以為好似口罩甘炒起,題外話,同人傾開,佢話佢朋友本身做開其他生意,但係今次疫情中,做賣口罩賺左400幾萬港紙,聽到真係覺得好痴線!

    回覆刪除
  9. 十萬火急,屎急馬行田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