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blog友電郵給止凡,原來她做了一個內銀股的比較分析,還把附件也送上,希望我可以給點意見,我覺得這位blog友的分析方法相當有趣,以股票各方面的排名先後給予評分,今天讓我拿來跟大家分享討論一下。
Mandy電郵:
止凡兄,附件是之前我在blog留言提及過的比較表,依數據評一、二、三等位,故總分以少為佳。
請問這樣分析是否正確?
止凡回覆:
家中的excel版本不能開啟,我也很有興趣看看你的比較表。
不過要注意一下,當你累積不少公司分析及投資經驗之後,你會發現投資及公司估值像藝術多於科學,每家公司的數字每年每季都在變化中,未必需要拿算式計算出來,有經驗者,翻兩翻公司資料後大概會產生出公司定位的感覺。
所以不要期望好像還在唸書時的作業,總有正確答案,亦不要期望我可以給你什麼明確答案之類,因為藝術是沒有這回事的。
讓我之後有時間再開來看看,看有沒有值得討論的地方吧。
止凡再回覆:
終於成功看到excel的內容,原來你用了排名來給予分數,正如我所言,方法不用精準,估值似藝術多於科學,所以這方法都很新奇,不錯。
有一點要注意的,你拿了公司股票中一些不應直接比較的東西來比較,包括每股盈利、每股全年派息、每股帳面值、收市價,把它們拿來比較,好像拿了橙與蘋果相比較似的。
須知道股票的計算方法,例如賺1億的公司,分發了1億股,每股盈利就是1元,同是賺1億的公司,分發了10億股,每股盈利就是1毛,拿這個1元跟1毛作比較,有何意思呢?同樣道理可以解釋帳面值及收市價。
派息亦然,而派息更受派息政策影響,看公司處於的階段是否適合派息。派高息的股票不一定比派低息的股票更有投資價值的。
不妨好好研究股票數字的關係,你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
後記:
這篇文章所貼出的圖片,就是Mandy的excel分析表內容,大意也跟我在回覆中的討論差不多,是以排名評分,得分最低的就最值得投資,這方法應用在股票估值之上頗新鮮吧。
當中我亦作出了提點,有幾個數字拿來作比較的意義不大。不少blogger對股票認識久了,對不少財務知識都變得順理成章,好像這篇文章所帶出來的誤解,不是能輕易地在其他高手blogger的文章中看到,因為這都是太基礎了。
幸好這裡有不同階段的blog友,不時作出分享交流,好讓我們溫故知新,提出可能還有不少人不能理解得透徹的地方,加深討論,讓財務知識得以整固。
記得曾經有朋友問過我:「為何渣打比匯控貴這麼多?」當時我聽到之後有點興奮,心想終於有人跟我討論股票估值了。於是我問他為何你認為渣打比匯控貴呢?誰知,他拿著手機給我看:「你看,渣打的股價是匯控兩倍有多,不是貴很多嗎?」當時,渣打股價大約為$200,匯控為$80左右。
還有,不少股民,尤其是新手投資者,都會認為股價細,即仙股、毫股,升值較容易,因為其基數較少。他們認為,100元一股的,要升到120元很困難,但1毛一股的,要升到1毛2就相當容易。其實,基數不是指股價,而是應該指公司的資產值及盈利,甚至是成交金額,由於公司規模細小,所以波動成相對較大,可能幾百萬幾千萬的交易額已經足夠做到可觀波幅。亦可能因為新公司還在一個新市場,盈利增長空間相對大,所以較容易做出盈利增長吧,跟股價多與少關係不大。
若還不明白,未能弄清這類概念的blog友,在投資股票之前,不妨花時間好好搞清楚股票的背後意義,可能你透徹明白股票本質之後,會有一個全新的概念,不再對股價看得如此重,還是不明白的,不妨留言討論一下吧。
2015年1月5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其實好多人都忘了睇個股票發行量,呢個我覺得係計算資產同盈利最根本既東西. 市值大盈利能力好都可以高估值, 而發行量少的我覺得對股東最有利. 每股可以分到的回報都會較好, 可能每股會貴一點, 但並不代表一定係貴! 自己喜歡送紅股多過派息, 派息比率唔高但對公司發展有利都可!
回覆刪除的確,股票投資有不少數字需要注意,不少人往往弄不清這些數字,一心只希望所買入的股票價格大升就是了,其實未必可取。
刪除如其望大升先計下個價值同回報率入市會比較安全! 知得越多下注越無風險呢!
刪除無錯,「風險」並不是財務策劃師所說的「波幅」,而是來自「無知」。
刪除那mandy的excel表沒有大錯,因為是每股去比,故不存在偏差,但她忘記了最重要的壞賬撥備,撥多撥少0.1%就已差很遠!
回覆刪除不對,拿不同的股票作每股比較絕對是錯的,不妨看看每股盈利及每股帳面值的定義好好研究一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