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止凡看過林本利先生講述有關李嘉誠先生的文章, 討論香港人今天及當年看待李生的態度起了不少變化。從前香港人都叫李嘉誠先生做「李超人」, 亦有不少香港人封李生為偶像, 但今天不少香港人非常憎恨李生, 出文讚他都被人指責是「槍手」。
如果大家有看過有關李嘉誠先生的故事, 都會知道他如何從英國人統治的香港掘起, 收購英資大行, 在中環地段「插支旗」, 把英國趕走。華資能佔據香港中心地段, 在港英政府年代實在不可思議。
聽起來, 故事有點像葉問電影系統的情節, 不過是商業版的葉問。當年的李生就好像葉問, 香港人就好像葉問打日本人及洋鬼子雷台下的觀眾, 最後葉問成功打低對手, 為中國爭光, 作為中國人觀眾無不觀天喜地。
林本利先生提出自從1993年, 霍建寧先生執掌和黃董事總經理之後, 長和系就開始事事賺到盡, 要全世界都輸給她。這個是否屬實, 我不太清楚, 因為不少人 (包括我) 一直認為是李生的兒子執掌後才開始這些經商模式。
如果1993年開始的話, 時至今日已經20年, 很少再聽到有人叫李生做「李超人」, 反而「吸血鬼」、「地產霸權」就不時聽到。有同事說過, 這些「賺到盡」的經商模式, 就算話是李生身邊的人所為, 沒有他的同意能通過嗎? 就算李生真的不理會, 又不是他本人的意思, 放手給身邊的人去搞, 一個人身邊的都是壞蛋, 這個人心腸都好極有限。
說來有道理, 我對李生實在又愛又恨, 愛是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到好東西, 學習他的眼光, 哲學等, 他的往績更是中國人的驕傲。但同時又恨, 恨他公司做出不少行為實在有點以大欺小、似勢凌人, 欠了一點人情味。
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傳統智慧說:要成功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聽其言、觀其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樣道理,要有效累積財富,不妨向成功的董事長及有錢人學習。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成功的董事長、有錢人,從來都不一定是最懂計算精準的人,究竟致富之路是科學還是藝術呢?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我也對李生又愛又恨,華資中能不做地頭蟲,游出鯉魚門,打世界賽,而又屢創佳績......和黃活像一個南征北討的兵團,他不僅是商業版的葉問,可能是商業版的李小龍。
回覆刪除但我較喜歡馬世民、周年茂年代的李生。(自由駱駝)
是70、80年代的李生? 跟現在很不一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