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

財職兼優

曾經聽過有朋友批評富爸爸系列的書籍是爛書一本,原因是作者Robert差不多完全否定了打工。在富爸爸系列中,討論了不少為何做生意比打工更能致富。單是稅項計算方法,打工仔按收入而納稅,而做生意的則是收入減去支出的盈利部份才需要納稅,在財務上,這已經存在著相當大分別,打工仔在財務上的確處於很不利的狀況。


其實打工一族,亦有打工的理財一套,富爸爸系列就完全忽略了。尤其富爸爸系列的寫作背景為美國,當地的薪俸稅率頗高,曾經聽聞在美國,一名大學教授與街上的清潔人員,計算薪金減去稅項之後,可能收入不會相差很遠,大家可以看到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很多福利之後,都可以變得很「共產」的。

富爸爸系列的確是很好的理財書籍,可謂財務知識的泉源。然而,讀者要分辨一點,不少書中所形容的情況未必完全適用於香港,或者換句話說,在香港打工也可以透過很多方法去改變自己的未來,當然主要是透過財務知識去令自己的財務操作更「離地」。

「離地」是近期香港年青人愛說的,當看到他們心中覺得誇張或遙不可及的事情,就會指罵人家「離地」。某程度上,這其實是一種「投降」、「認命」的思維。「打工仔就是不及做生意的」、「香港生意早被壟斷」、「香港年青人沒前途」、「能買樓的都是靠父蔭」、「輸在起跑線就是輸了人生」等,這些就好像是公認的概念,按這些思維之下去討論就是「腳踏實地」,否則就是「離地」。

相反,要進步,要跳出規範,就要「離地」,學習如何「離地」才是好方向。越「離地」的故事我就越愛聽,越愛學習。例如,「誰人只是草根出身的打工仔靠努力向上游」、「某打工仔當了上市公司主席或CEO」、「某打工仔累積資產至手持20多個物業收租」、「某打工仔累積股票至月收股息6萬多元」,我很喜歡這些「離地」的故事,因為我想做個「離地」的打工仔。

可能Robert不太清楚,在香港,作為打工仔的財務狀態可以很不俗,而且打工仔的理財及生存之道亦是需要不少智慧的,其所需智慧可能不同於做生意的一套,但相信絕不下於做生意所需要的知識。

平日在blog內不時有分享打工仔的工作態度及生活點滴,作為打工仔,實在行行出狀元,能在行內上位亦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在一些企業內若能做到經理級、部門主管、執行董事,甚至CEO,其實都是受薪打工一族,但收入就可以極之可觀,大家不妨打開長和年報看看頭幾位高收入的打工皇,年薪過千萬的打工仔實在不鮮。

能達至「離地」的打工仔,所需要的智慧可以很複雜。頂頭有老闆,下面有下屬,上面有上司,所涉及的辦公室政治遊戲及生存之道,生意人不常涉獵。另外,在參與爭取升職加薪的career ladder遊戲的同時,如何以每月定時定額及有限的paycheck好好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呢?這所涉及的財務知識亦不可少看。

舉個例,以物業投資來累積資產,打工仔需要找銀行融資做按揭,除好好計算自己的收支之外,又要計及供款比例,更要計算壓力測試,如何利用槓桿享受比自己月薪大100倍以上的資產,欠缺財務知識的話很容易出亂子。若不只自住樓的話,一邊打工一邊作物業投資,更需要適當運用薪金的威力,同時又要考慮物業租金收入降低供款比率云云。一邊打工一邊累積資產,這樣的遊戲要玩得叻,絕非簡單。

總括來說,拿paycheck「腳踏實地」做個打工仔,可能相對容易,亦是Robert書中所認為不太可取的生活方式。但拿paycheck而能做個「離地」的打工仔,所需要的知識不能少看,除財務知識外,還要兼顧工作,在職場「上位」,雙管齊下,實在不簡單。

相關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cai-zhi-jian-you-83368136


12 則留言:

  1. 富爸爸的書部分內容或者未必適合我們港澳地區甚至內地的讀者,但是無礙是一系列很好的理財書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值得學習
      https://www.cpleung826.com/2013/07/blog-post_10.html

      刪除
  2. 個世界總要有人打工(應該仲要大多數人)先運作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 好難改變到呢個事實

      刪除
  3. 匿名27.2.22

    「離地」其實幾有用,唔離地嘅話,科技都唔會日新月異。雖然離地有用,但留低嘅又只有倖存者,撻死咗嘅又不計其數。所以現世代出現了「斜桿」工作者,即是向多方面的工作都有所涉及,不過都是有辣有唔辣,多得嚟都要精先得。

    祝願世界和平。

    From鳥爸爸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錯呀, 都要睇睇機會率, 值博率

      刪除
  4. 「一本通書怎能看到老呢?」凡事處理,不能一乘不變,墨守成規。

    打工仔也可以「離地」去做私幫生意,工程師也可以借牌接細Job去搏一搏 ,紅褲子出身也有老闆,大廚都可以變公司主席(明珠興業,翠華,龍王)。

    主要係睇個人有冇不良嗜好,怎樣利用空餘時間,雖然每個人際遇不同,但大家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如果每日放工返屋企睇電視追劇集或打遊戲機,不去增值自己,就算中六合彩頭獎,啲錢都好快無晒。

    同一張報紙,有些人只看娛樂版,另有些人看經濟版,睇新聞版不看騙案報道最後可能自己變成新聞主角!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睇報紙做例子, 呢個point幾好, 多謝分享

      刪除
  5. 長期能獲得15%回報率的人是非常稀有的,大體都是很厲害的職業投資者。我在幾年前曾計算過黃國英先生的長期投資績效(根據他公佈所管理的基金績效)是10%,由於他當時大多投資美股,我便把他與同期的S&P 500指數基金相比較,稍遜於S&P 500指數。可見要打敗市場並不是一般人想像那麼容易。10%其實已經是令人滿意的投資成果(satisfactory investment results)。15%則是Graham所說的超卓的投資成果(superior results)或巴菲特所說的優異的投資成果(outstanding results)!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呀, 所以不如收修心養性去追求"少少"的穩健回報

      刪除
  6. 不少Youtuber/Blogger 話股票基金投資年回報10%是基本,十多%不是夢,如果不用槓桿可以做到簡直個個都是神级高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之前分享過,值得一看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1/09/15.html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