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警告, 去年底香港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 (GDP)已達59%, 接近歷史高位。對於這個陳述, 止凡沒有太大感覺, 聽起來似乎好大件事, 但什麼是家庭債務佔GDP比例? 這個數字高至怎樣才算高? 感覺似乎並非如陳總所說般危險。
近期聽施永青先生說過,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 香港大約有一半家庭有私樓, 當中 6成家庭已經供完樓 (還清按揭), 餘下 4成業主的負債比例只佔其入息 2成左右。像這樣這數據, 會較以上這個比率來得更有感覺, 而感覺是樓市沒有泡沫。
還有, 施老板認為泡沫多數只有兩個情況, 一個是建樓量遠遠大於所需, 空置率其高, 即供求被嚴重扭曲, 跟現實脫節。另一個就是過度借貸, 而香港人經歷過97年之後, 對借貸都已經甚有戒心, 以現時負債水平, 實在安全。
不過, 政府不停叫人小心, 又話息口會升, 試問美國何得何能在短時間內加息? 除非美國又出怪招。今天陳總又話家庭債務如何如何, 又說危險云云。無他, 為官者, 已經提醒過市民, 之後出事不要算在我頭上。又可能, 為官者, 了解市場能力有限, 今時今日, 真正懂市場的, 一早在市場上賺一大筆, 又怎會當官, 還要每天危言聳聽。
政府日日說這些話, 不怕「狼來了」嗎? 話說回頭, 不在危險水平, 不代表不貴, 息未必能加, 負債不算高, 但價格亦絕非便宜, 大家最好分析清楚, 買樓時量力而為。
2013年2月5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請教一下,GDP是每年為總值,而債務一般是分多年攤還?所以是否債務每年實佔GDP很小部份呢?陳生是否太過忌人優天呢?
回覆刪除陳總也是在比較歷年同一個比率的變化, 沒有多少深入解釋比率背後的意思。
刪除依家政府所有表面利淡樓市數據都會攞出黎, 目的都係想阻止人買樓. 其實依家買樓按揭批核時, 唔可以超過某個百份比, 又要做壓力測試, 要求多多都咁多人供得到, 如果擔心咪供款對入息比例再調低, 好過出怪招
回覆刪除可能又是一個減少需求的方法, 令人人都唔想買, 沒有人跟真正有需要的人爭買樓。
刪除正因為銀行有做壓力測試, 所以負債比率要升的話就必須要人工下調或大量栽員潮出現
回覆刪除同意你的說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