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秘訣「低買高賣」, 人人都識, 不過操作起來就是不多人能做得到, 因而發展出很多「趨勢投資」、「技術分析」之類的東西, 止凡認為都是把事情簡單複雜化而已。
為何1997年及今年處於樓市高位時就個個喊著要買樓呢? 股市破頂再破頂的2007年就人人要買股票呢? 很明顯大部份參與人仕都忘記了「低買高賣」的簡單理論, 而是看趨勢, 預期未來價格會比今天更高。相反, 到樓市股市低迷之極的時期就無人會買, 因為預期未來不會有好轉, 但事實是誰能走出這個迷思, 誰就會悶聲發大財。
其實在市況低迷時, 投資產品的所有數據都是非常好的, 樓市低迷時買樓的話, 樓價會很低, 進場資金不會高, 租金回報又會有支持 (租金回報的分母也是樓價), 政府又會推出政策鼓勵買樓, 發展商亦盡能力推出優惠鼓勵買樓, 而樓市低迷的時候, 再下跌風險反而少了很多, 日後樓市上升的空間會更大, 即樓價未來升幅亦會比較大, 對投資者來說是所有都是好處。
到樓市高位時 (當然要事後才知道是否見頂), 樓價高, 租金回報低, 政府推出各類政策加大供應及增大買樓及借貸難度, 發展商的樓亦不愁沒有人買, 相對會減少優惠, 下跌風險又會大增, 上升空間又不多, 樓仍是這間, 但各種因素都對投資者不利。
股市亦非常相似, 同一家公司, 比較過往市盈率, 股息率, 市帳率等, 大概會知道股價的位置, 而最抵買的時候, 正正是這支股票能派高股息率的時候, 而其股價就相對低, 未來升幅可能亦最大的時候。
投資就是這樣, 沒有需要犠牲的東西, 不是要這個就沒有那個, 而是同一時間, 找一個東西, 什麼好處都集於一身。一個投資品, 抵買的時候, 持有時回報率又會高, 潛在升幅又會大, 當時買入的環境又會好 (多數人人想你買東西, 而人人都想賣東西的時候), 沒有需要作出任何取捨的決定。
可是, 偏偏大部份人都不是找這類投資機會, 而是市好預期好, 市壞預期壞, 這跟「低買高賣」只會越走越遠。
投資可以很簡單, 不是要做絕世高人, 不需要去發掘人人都不沾的東西, 不需要研究人人都不了解的事情, 亦不需要老是跟大眾唱反調, 只需要找出值得投資的東西, 在它最抵買的時候, 所有因素都歡迎你買入, 人人都希望你買入時, 把它買下及持有, 這就夠了。
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不少散戶會嘗試追求一些高回報的投資,找尋下一隻爆升股,例如10年內有10倍回報(Tenbagger,十倍股)之類。這樣的目標代表年回報超過25厘,普通大市的回報不可以滿足,市值高的公司股價難以大升,因此部分散戶喜歡專注一些市值較小、可能在10億元以下的公司。任何年代,充滿「爆炸力...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止凡兄,投資真係既易且難。
回覆刪除當你揾到一隻抵買又有潛力既股票,
當睇住佢有一段時間都停滯不前,
什至繼續下沉,
真係好考驗你既決心同耐力。
當你有決心同耐性既時候,
可能由一開始又揀錯股。
賢
同意, 絕對不是容易, 但上了手又不是太困難。
刪除但如果你係岩既時候買入岩既股票,回報就自自然然會來找你。
回覆刪除賢
正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