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想過,投資者的投資動機,可能會決定該投資的成敗,有一個好的投資動機,隨時已經贏了一半。立即有人會問,投資不是買升了就贏嗎?管什麼動機呢?在此分享一個故事。
與一位投資前輩討論,這位朋友本身主力投資物業,久不久也會投資證券。早前(指2016年)他就買了一些債劵基金,他還認識有好幾位投資者也差不多時期買入該債劵基金,誰知數月前他們所投資的債劵基金跌價一兩成,差不多所有投資者都被震走,因為他們普遍相信止蝕的操作,故此損失一兩成帳面值,加上以槓桿投資,有些投資者蝕掉三成以上的本金,可謂賺息蝕價,十分不值。
閒錢賺息 不怕上落
唯一繼續留下來的就只有我這位朋友,他還留下的原因很簡單,只因繼續有息收,他笑言持有該債券基金至今,帳面價已經反升了一成多,期間收過一次息,相當於買入價的9厘,計及槓桿,這一年可達三成回報以上,其實都相當和味。他指:「同一個投資項目,有人蝕三四成,我則賺三四成,關鍵在於這些都是閒錢,我能等,他們不能等,我敢等,他們不敢等,我重視的是現金流,而他們太重視價格上落吧。」
朋友談起這筆資金的來源,原來這是以前加按物業之後,套現500萬元出來等機會,因這筆資金有成本,而又不想閒置,所以買入100萬元的債劵基金收息。當時有朋友問為何不把全數500萬元買債劵基金收息呢?原來他計過數後,買入這100萬元的債劵基金就足以支付整筆加按資金的利息了,他主力的投資還是在物業,而並非這債券基金,所以不想冒太大風險。
朋友又計算過,該債劵基金買入超過300隻債券,就算當中有30家公司破產違約,損失也大約十份之一而已,一年派息也達9厘,風險有限,依他的理解應該穩當吧。所以他才有這個投資動機,即不求價升,只求收息「養著」閒置的資金,亦因為這個投資動機令他賺錢。
每次別人解釋投資操作背後的理念,總聽得津津樂道,每一個有深度的資產配置思維,從中學習,絕對有所得著。這個簡單例子,當我們明白到整個投資考慮時,大概會明白為何當事人集中注意投資項目的現金流,而能做到不太理會價格,震走了九成人也能撐著。
然而,同一個故事,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坊間有不少人鼓勵投資者買債券基金,但鮮有談論當中隱藏著的風險,讓我借機淺談投資債券基金是什麼一回事。
槓桿操作 不無風險
從債券說起,公司發債,直接發行,面額不低,例如10萬美元、20萬美元,甚至過百萬美元,一般散戶很難參與其中。金融機構可以推出產品幫客戶斬細面值,一張債券分成10份、100份銷售,更可以把這些債券再包裝,變成點心債、一籃子債等。可以理解,當中一定有手續費,債券產品距離直接行的債券越遠,回報應該越低,因為羊毛出自羊身上吧。
值得思考一個問題,債券基金的買賣單位可以這麼小,買賣手續又可以這麼方便,當中更包含了數百家公司債券來分散風險,若一張公司直債也只有4、5厘時,為何債劵基金可以給予投資者10厘回報呢?債券產品的回報率被抬高了,其實投資者吃掉了不少風險。
債券基金 未必保本
不少債劵基金投資者還會運用槓桿,最大風險在於債價大跌時會被追孖展。上面那位朋友提過,一個債劵基金內有300支債券,看似頗安全,但其實要這些債券的債價同時大跌,所需要的環境其實不難,因為它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只要加息,債價就會應聲下跌,這個同步性風險絕對比起股票基金更大。債劵基金如何應對這些風險呢?我不清楚,分析基金尤其是債券基金,絕不容易,有多少投資者有心力去研究基金內數百家公司的情況呢?
簡單的債劵,還可以hold to maturity,尤其短債要「等夠鐘」應該不難,只要夠鐘就可以取回本金,債券基金就沒有這個保本功能了。
加息啟動 慎防爆煲
當晚,聽到朋友分享這個成功操作的同時,我也分享了所看見的風險,風平浪靜時「食息」10厘8厘,又升一兩成,看來不錯,加上有「坐艇」的能力,在買入時已經計好數,贏了一半。但其實total loss的機會絕不容忽視,一下子100萬本金全無就不太好受了。尤其,加息的「動力火車」開始了,最怕是過去幾年的低息環境,畸形的金融生態,令不少投資者以為這是常態,忽略了一些風險,選擇投資債券基金時可能只看看派多少息,隨時令迷債事件重現,大家小心。
投資是一個計劃,針對個人背景而定,絕不單單是買中爆升股、追求跑贏大市的方法,有時一個投資決定背後的動機也是成敗的關鍵。
推介影片:https://youtu.be/Wv8Be1QshtM
謝謝止凡
回覆刪除客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