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讀者質素甚高,高手如雲,話說本欄上篇文章(見連結)有部份內容談及對債券基金的評論,有點錯誤概念,立即被讀者糾正。雖然隨後已在小弟blog內開文討論,但由於原文章於iM發表,有必要在這裡再發文討論。再者,回看當天的文章,寫時則重了部份自己認為不妥的地方,收集讀者的意見後,今次可更全面地談談債券基金。
當天文章內主要的錯誤是提出債券基金內使用槓桿,擔心日後加息時債價集體下跌而令債券基金出事。經讀者指正後,需要糾正這一概念,絕大部分債券基金其實不含槓桿成分,而所謂槓桿的風險應該是客戶認購債券基金時,被銀行經理建議運用貸款認購,如市場大幅加息,債券價格下跌,就會導致債券基金價格下跌,投資者被追孖展風險大升,同時銀行貸款的利率亦會增加。
比較回報應價息齊計
除以上的論點外,讀者還有一些觀點,讓我在此分享一下。首先是回報的定義,面對這樣的金融產品,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時可能只會看其派息,5厘也好,9厘也好,拿來比較一下就算是做了功課。其實,最起碼的概念是「價」「息」齊計,坊間討論不少「賺息蝕價」這個概念,俗語為「切大腿肉」式的派息,即一面派息,基金單位面值一面減少,可能代表那產品把老本派出來,若把價與息的變化一起計算,對回報更能掌握。
若上面所言,基金內部沒有槓桿,哪高派息率從何而來呢?當然,一些的確是「切大腿肉」,而另一些高收益債券基金之所以能做到高派息,主因它們買了很多非投資評級債券,能給予高息,但此類債券風險不低。情況就好像早幾年聽過希臘國債有25厘息之高,但大伙兒正在談論這國家是否破產違約,還是債務重組?風險有多大可想而知。高回報背後,可能背負著該債券發行人本身能否依期派息或履行合約的風險。
還有一個風險,債券基金與債券的一大分別是,債券有到期日,投資者可以等它到期,取回本金,但債券基金卻不能。若債券基金面臨巨大的贖回壓力,基金經理人要被迫沽出手上的債券以應付贖回要求,所以價格在那些時候會非常波動。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加息導致債價跌,債價跌導致債券基金價跌,債券基金價跌導致不少投資者想沽貨離場,這會導致贖回壓力,又會進一步導致價跌,這情況下會否出現「人踏人」慘況呢?
債券基金能平衡風險
平衡一點,也得說說債券基金的好處,部分債券基金持倉超過1000隻不同債券,基金經理團隊龐大,基本上買債券基金是相信基金經理團隊的研究及分析能力。散戶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買單一「直債」所費不菲,加上很多散戶沒有未必有能力精明地選擇直債,萬一買錯了,債仔倒閉便會血本無歸。
債券基金通常會設定主力購買投資級別或垃圾級別債券,投資者可以參考基金經理的往績及投資風格小心選擇。資本不多的散戶,又對債券有興趣的話,投資在往績良好的債券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協助投資,總比孤注一擲買些自己不清楚的投資產品更好。
一向於blog內討論問題都相對較熱烈,原來在iM專欄也收到讀者回應。讀者回覆內有財務策劃師,甚至有相關的基金經理或產品設計者,論專業都在我之上。集合讀者們的智慧,希望可以更圓滿這些討論,當然這仍是皮毛,相信深入探討還有很多知識在其中。
推介影片:https://youtu.be/AGV8kbLQ65w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