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

睇年報不如去巡舖

早前接受報章訪問,談價值投資與估值,記者的問題簡單直接,例如,有沒有一些估值的公式,公司的價值如何計算?他更有引導性地問市盈率要低過多少、市帳率是否需要低於1?這樣是否就是我心目中的抵買股票、還是要再看股息率呢?我很直接地說,單看這些數字,正正是價值投資的陷阱。不少人以為了解這些數字就足夠,其實這跟真正了解一家公司還差很遠。

他又問:要了解一家公司又有何公式呢?面對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我想出了一個簡單解釋,我們在街上看見一個胖子,需要拿出一個磅來秤嗎?有沒有公式計算?應該不需要吧,多數人一眼看見胖子就能分辨這是一個胖子?為何我們都有這個能力?是認知、經驗、常識吧。

投資估值不是科學

你或會說這樣不科學,但誰說投資估值是科學呢?若是科學,我相信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一定是一位出色的投資者,但事實並不是,牛頓曾經於投資損手之後說過:「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轉,但無法計算人們的瘋狂。」牛頓這句話反映出他的投資概念值得商榷,因他認為投資失敗的重點乃「不懂計算」,即只要準確計算人們的瘋狂,就能賺大錢。然而,當今世上成功投資者都會告訴我們,投資其實是藝術而非科學。

要對股票作估值,少不了運用會計學上的公式,但事實上不少價值難以量化,不能計算的價值最後只能化成一個感覺。簡單舉個例,好像「可口可樂」這個品牌值多少錢呢?如何計算?它比「百事可樂」的品牌貴多少?這是商譽、無形資產項目能在年報上找到,但用實際數字反映這虛無的東西,投資者願意對品牌給予多少溢價,這都不是科學吧。

落舖感受營運情況

不是每個有助估值的項目,投資者都能在年報上找的,好像你要了解莎莎(0178)與卓悅(0653),除了看年報上的數字了解其營運狀態,不如直接到莎莎及卓悅的舖頭逛逛,感受其做生意的策略及營運有何分別,看看逛的人多不多,買的人又多不多,聽聽身邊朋友及顧客的口碑,甚至與店員談談,能了解的盡量了解。

有時候,年報上的數字,看了、計了、懂了,但走到其生意或服務的前線親眼看看會是兩回事。例如某公司明明說同店銷售增長如何厲害,為何走過一家兩家三家舖頭,全部都水盡鵝飛呢?這些疑點令你保守一點,投資更安全。

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感覺」,不是大行大戶的估值計算能做到的,因為在他們眼中,股票就是數字。我則把股票看成一家有血有肉的公司,累積一定經驗後,自然不需要用公式去找「胖子」了。

後記:

若你買了本地零售股,今日你對它們的去留還有猶疑,即管用文中提到的方法,相信你對復甦與否的感覺,隨時比年報公布的數字更快。

推介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ang-xia-ri-ben-87921451

23 則留言:

  1. 真係同感, 呢篇觸起我以前主力做價值投資既回憶, 以前巡商場真係睇到個勢頭, 另外, 睇快餐店餐牌同優惠券, 又reveal成本存貨控制...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主力,而家唔係?

      刪除
    2. 自己擅長上面果D, 除左計數重要有埋on-site due diligence先敢主力做價投, 近年變得太大, 投資出面又唔知頭唔知路, 主要portfolio分散處理

      刪除
    3. 分散,有啲唔係價值投資?

      刪除
    4. 分散部份走組合派, 像Ray Dalio all-weather, 雖有rebalance, 但邏輯上非價投

      刪除
    5. 唔高深, 簡單D來講係分散哂唔同instruments..
      咪有D似強積金個core accumulation fund

      刪除
    6. Ray Dalio all-weather 我有睇過下,不過覺得唔識合香港的情況。

      刪除
  2. 呢個確實系一個好方法,不過要去好多鋪先可以攞到個 sample size.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巡置富778, 真係港九新界係咁巡, 連佢入面快餐店、佢competitors領展之類, 以及高級商場, 都一齊睇

      刪除
    2. 哇,甘你真系好勤力!

      刪除
    3. 有時唔難睇, 你行開果幾間, 差唔多時段走個圈, 心中有個譜

      刪除
  3. 某些數字真的很重要,例如資產負債、流動比速動比...把它們放在股票篩選器可以先縮小研究股票的範圍,可惜坊間傳媒往往只著重一兩個指標 (不是PE 就是PB),就像單以頭髮長度去決定是否應該剪髮一樣,忽略了面形、性別、年齡、每個人髮型風格,很容易就會中伏,於是跌入"年報只是倒後鏡"的誤會,然後說價值投資充滿陷阱了....

    回覆刪除
  4. 如果講香港股市既話,因為太多中資股 (好多時真係要返大陸先知),宜家少左好多咁既機會可以咁樣 DD (Due Diligence) 。不過尼個方法係可以避開到好多地雷,好似我 2,3年前因為工作關係要返大陸,記得果陣海底撈 (6862.HK) 炒得好誇張果陣,去過紀間唔同地方 (深圳、廈門、上海) 既海底撈都係拍「烏蠅」,而當時睇業績睇到仍然係高速成長緊 (財報個問題就係好多時都係回顧性),不過其實都已經 Feel 到係有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feel真係好重要

      刪除
    2. 講得對,分析再耐既數據都比唔到你一種親身經歷既感覺

      刪除
  5. 幾年前,系上市公司做過下野,搞收購。

    我地先做個盈利預算,然後交比評估師評估價值。我就拿一些 DCF model 倒 plug 一些數據,反向作返個盈利預算出來,再作返D assmumptions, 目的系令個 deal 可以達到大股東心目中的對價。

    其實我純粹系 excel 表 plug 數,一D都唔識公司業務。最後個 deal 都可以成左。

    所以我覺得價值呢件事,有時候可以好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冷冰冰數字係無乜feel架

      刪除
    2. 做數做數,做好D數 lol

      刪除
  6. 感謝分享,已追蹤book mark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