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貧富不公平的遊戲

平常大眾都會抽股票IPO,很多時雖會賺,但始終要看定價、市況與集資情況而定。日前跟銀行客戶經理傾偈,他指債券IPO則不同,能以折讓價優先認購,上市後於二手市場賣出就能輕鬆賺錢,成功率極高。債券IPO只招待高資產客戶,大眾很少能接觸。其實有錢人一直在玩這樣的遊戲,公平嗎?

「必賺產品何解會到你手?」這概念適用於基金產品,一般市民買基金很少贏錢,便以為基金經理總是無實力。其實真正有料的基金又怎會輕易給散戶買到?更別說一些銀行小職員推銷給小客戶的一類。


股票正股與衍生工具

投資當然講回報,但很多人忽略了重點,指的回報是計及風險成本後的回報。散戶所接觸的投資項目,當中有不少風險成本被計入。有錢人喜歡(或有能力)投資一些非常接近原始產品的項目,少了風險成本,贏面增加。越遠離原始項目,就承受着越多風險成本。不少人有個錯覺,本金少應該買衍生工具,因它往往比正股升得更快。比較「正股5倍槓桿的衍生工具」與「低息成本融資去自制5倍槓桿投資正股」,前者有很多隱藏風險成本,例如輪商、證商的營運風險、不平等的公式(有時正股升跌,其衍生工具未必同步)等。後者則是實質、透明、可控的風險成本,少點成本就能推高回報。很多時散戶喜愛的衍生工具,更可能是富人的保險,用以保障富人財產的工具。


直債與迷債

由於金額問題,散戶有時很難買到原始項目,例如直債入場費一般為10萬至20萬美元或更多,未夠入場費惟有考慮買斬債、迷債或債基。斬債是把直債斬為較小部分方便交易,發行商收取當中一點債息作行政成本。迷債自金融海嘯之後,相信無人不懂其風險問題吧。債基是一個基金,基金公司有機會清盤,操盤有機會人為出錯,這都是風險。原始項目是一支直債,唯一風險考慮在於該發債公司的還款能力,越遠離原始項目,承受越高的風險成本。


黃金與紙黃金、黃金ETF

黃金不能產生現金流,很多時投資者買來作風險對冲,萬一出現嚴重事件時資產有個保障。若不買原始項目,即一件件的實金,而買入銀行發行的紙黃金,風平浪靜時當然無問題,但當出現嚴重事件時,金融海嘯百年大行也倒閉,世界大戰又如何?屆時紙黃金的風險又如何考慮呢?

至於ETF,早前發生了負油價事件,期油ETF(03175)的「roll over」政策話改就改,不少投資者才驚覺ETF政策可任改,6月期油跳至9月,面值一下子消失一半,也是比原始項目外加的風險成本。即你看好或看淡該商品,但你的回報不單止取決於該商品的表現,還有別的因素。

每步少一點風險,就多贏一點的成本優勢,始終投資是扣分制,長久累積多一點點,回報自然理想。加上避免些微風險,同時也避開很多出大事的機會,尤其近年出現黑天鵝事件的頻率高了很多,每次經濟震盪,總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不無道理。

普通散戶未必能接觸有錢人的投資產品,注定要「食」不少風險成本。惟有多花心力研究,贏分析技巧與情商,別指望專家會告訴你把錢放到哪處便能跑贏大市,帶這類思維的散戶多的是。曾收過問冧巴、問入貨價留言,不果後留下一句「你都廢嘅!」,真不是味兒。近日小弟出了新版著作《富在財商》(舊版《財商有價》),當中加入了萬多字討論這類思維問題,有興趣不妨一讀。

文章連結:imoney

相關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fu-ren-bu-gong-89257968

2 則留言:

  1. 匿名8.8.20

    恭喜止凡兄又出版新著作,希望沒有加價。自己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上兩篇都有提過。
      一定要加價啦,否則對一出初版就買的讀者不太公平,哈哈...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