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與朋友傾偈,他也頗認同每月定額買入QQQ(納指ETF)的投資策略,他自己也有研究科技股。可是朋友對科技股估值有點不明所以,始終單看傳統指標,如市盈率、市帳率等,顯示科技股實在貴得離譜,有些更還未有盈利,想問作為價值投資者應如何處理。
要對一個項目進行估值,必先要理解這項目的運作。單就這一點,現今世代,一個普通人實在難以理解這堆科技股的運作,更別說對其未來作出預測。當時閒談時我就舉了好幾個例子。
例如這一年升值6倍多的Tesla,大家可知它的無人駕駛技術有多大幻想空間嗎?其主席Elon Musk有家公司Space X成功研發了可原隻升空與降落的火箭,能節省大部分成本,往後可發展星鏈計劃,發放數以百計的衞星上太空,亦可搞富豪太空遊。這些成事的話,有多少「錢」途呢?應如何估值呢?
還有,google亦一直在搞一些世人不易理解的東西,例如成功研發量子電腦,需知道科學家還未能完全解釋量子力學的一些特性,何況是普通人呢?還有人工智能的發展,數年前已證明人工智能下棋贏了全人類,這類技術值多少錢呢?
記得最初時facebook還未上市,還未搞廣告,只是一個社交平台,完全沒有盈利。但當開放做廣告生意,便賺好多錢,更成為網上霸權,顛覆所有媒體,連電視、報章雜誌都被它打跨。
其實還有很多,想帶出的點子是科技公司正在做的項目實在難以估值,甚至乎難以理解。有位blogger好友說得好,它們能做的是別人不能做到的,賣獨有產品叫價自然高。
作為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很多時會過於著重會計數字,對數字追求精準,依這思維所選擇的股票類型多會是舊經濟,因為它們多數有穩定盈利數字支持。對於保守投資者來說,要買入數百、數千倍市盈率的東西,甚至乎未有盈利的公司,實在太冒險。
保守一點,只買舊經濟,冒少一點風險,問題不大。但投資太保守當然也有壞處,就是未能擁抱科技突飛猛進、改變世界的成果。
說到這裏,不少人會與千禧年代的科網泡沫去比較,但兩者其實有根本性的分別。
當年科網泡沫時代,不少公司連盈利與毛利也沒有,卻混水摸魚地把股價炒高。今時今日的科技公司則實際得多,多有實業支持,確實的盈利與現金流,不應同日而語。
投資取態人人不同,沒有對錯。未來都是科技天下,又想捉緊科技浪潮,但又過不了傳統計數關口,可以怎樣做呢?在這裏留個白,想再了解多一點不妨睇睇影片連結,可能有所啟發吧。
文章連結:經濟通
推介影片:
成日係度一雞兩味,嘻嘻。
回覆刪除不想某一邊"走寶",哈哈
刪除Howard marks 都話難
回覆刪除不容易
刪除股災後撈底, 回吐就儲貨, 升市便唔買
回覆刪除幾好
刪除正好昨天看到新闻说美国的Catherine Wood认为特斯拉股价值得USD7000
回覆刪除有冇支持理據?
刪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AMufZg2TE
刪除视频里有提到
兩邊睇晒
回覆刪除咁多科技股,唔識揀
學你買買QQQ
或者跟Catherine買ARKW / ARKK
都唔錯呀
明白,不錯
刪除對於唔熟悉但又唔想錯失前景嘅投資,用月供方法固然唔錯,但成本平均法,好多時只係喺供款初期(如頭幾年)嘅平均效力最大。例如隻etf跌3成,當月月供係可以撈多d平貨,但如果喺供咗好多年之後突然暴跌3成,因為已累積咗唔少資本,當月月供買嘅平貨,就未必足夠彌補已累積嘅部份下跌3成嘅損失了。所以投資最終都係要自己做功課,自己決定幾時賣出,機械式嘅成本平均法,雖然係入市嘅好幫手,但幫到一時未必幫到一世
回覆刪除股價跌,繼續供,何解要當刻埋單計數?
刪除亦因為難以估值,時時都會錯過買入時機。
回覆刪除所以我而家嘗試用個新方法,睇岩又價位唔太過份,入少少先。
"價位不太過份"代表...?
刪除Atleast nearby 5 week SMA Or maybe others.
刪除Investment or Gambling ?
回覆刪除Investors or Gamblers ?
Different person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Ask yourself first.
david
多謝分享
刪除感謝止凡的分享~好歌不聽不厭,好文當然要更多的平台分享~ 支持!!
回覆刪除感謝你
刪除唔識?唔做唔錯。
回覆刪除好公務員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