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實在有太多城中話題,雖然政治味不淺,而平日少談政治,也希望八卦地點評一下。不想長篇大論,只想精簡地點出近期所聽所聞與個人所想的重點。
七警案,七警同被判兩年,個人認為重點不應在於判罰與否,因為這實在太明顯了,若不能入罪也只是靠程序。例如過程中,七警要求認人時要求戴上口罩與浴帽、指影片經刪剪而不應被呈堂、抬著的七位警員不等於暗角的七位警員、證人本身不能成功認人、部份警員沒有在當日當更等,若靠這些程序手段使最終不能入罪,反而經典。
來這裡的blog友可謂什麼人都有,身邊朋友群亦然,藍、黃也有,有佔過中的,有做紀律部隊的,我發現不少深藍、深黃的,提出觀點時都有點被情緒影響了思維,做出了雙重標準,思想太極端,接受資訊偏頗了,難對事情作客觀判斷。其實,我從少也是街童,也知道警察是如何對付流民的,但今次真的被拍到了,錯就是錯,越不承認只會令整件事越難看。
另一邊廂,兩年刑期是否太重,這值得斟酌,我不是律師專業,不過看新聞指嚴重傷人不能入罪,而入罪的一條被判兩年好像太重,拿這個來討論也算合理吧。而作為同袍,見伙計被定罪而捐款互助也情有可願,這又不宜過份解讀。
被打者又是否好人呢?他的挑釁行為也的確值得譴責,對著記者時把自己說成像受害人一樣,指他被告代表政府要利用政治法律去迫害他似的,感覺他也絕非正人君子,若他最終不能被定罪,也會是經典。
題外話,七警案後有不少聲援他們的人,當中似乎出現了一些社團代表人物,而七警當中有反黑組員,細心想想,這個情景奇怪之餘,更令人有點不寒而慄。
曾蔭權案,被判20個月,電視中看著這位72歲老人家,前特首,成為階下囚,聽到他與家人落淚分手的情景,令人心酸。始終覺得,他是貪小便宜的,但不算是大奸大惡,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有一個有趣現象,在眾多求情信當中,可謂粒粒皆星,不少前高官也出手。值得留意的是政黨人士之中,民主派的何俊仁與李柱銘都有寫求情信,但民建聯就只有陳克勤,工聯會與其他建制派人士呢?好像沒有。真是人情冷暖,還記得當年曾蔭權提到「親疏有別」,當年的「同路人」,原來只是有共同利益的同路人。
無線電視有個節目《有樓萬事足》,當中談及買樓的風氣,節目內有不少「吸睛位」,包括「有樓有高潮」、「不需要太大,2000多呎夠住了」、「靠家人男友支付日常支出,每月儲蓄105%,3年買樓」、「老闆每日花50元,10年儲夠300萬買樓」。當中還有1% Anthony與King Sir加入點綴,令整個節目更加推動買樓為人生目標的概念。
身邊朋友都瘋狂地罵這個節目,指不應灌輸這些錯誤思維給觀眾。其實,這個節目的編劇不是第一次了,以前都有不少代表作,有講盛女的,又有講怪獸家長的,都是出自她手筆,論切合社會話題,她的確有一手。不過感覺其思維有如蘋果日報的黎智英,少了一份社會責任,認為節目應該迎合社會口味,觀眾帶著節目走,而不是節目帶著觀眾走。
講真,觀察身邊朋友,大多人到中年,以這些電視節目的概念,朋友的思想受其影響近乎不可能,所以又不要看得這些節目的影響力太高,當然,對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可能未必吧。
已入世的,把這些節目當成娛樂也頗有趣,平常心一笑置之,與朋友討論有這些有趣話題,也不錯。奇怪的是,不少人看到火起,總說要關上電視,但偏偏整個節目都看畢,在臭罵時能說出不少細節,一面看,一面在fb洗版式鬧,其實正在幫這類節目宣傳,日後只會一個接一個地推出。
特首選舉,手上無票,無得參與,其實都沒什麼好關心。不過,選情還未到黑材料出動階段,已經看到不少笑料。如八達通事件、廁紙事件、乞丐事件、情信事件、「突然明白佔中論」等,每天製造笑料,令朋友間食飯時不缺乏話題。
不少小道消息指中央本身也有多端勢力,更有人指曾蔭權是否最後一個坐牢特首,也要看今次選出來的特首是誰,因此誰最後跑出來也說不定。看來今次選戰有機會比上次更好看,三月前也會日日新鮮,買定花生。香港人,輕鬆一下吧。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有緣於標竿兄的新書分享會上認識一位年近五十的blog友,就叫她W小姐吧。當時覺得她聽到了價值投資時很醒神,似有很深啟發,學習態度亦十分積極。近日,她似悟出了另一種投資方法,是短炒美股,炒動量,完全不一樣的方向!她還斷斷續續錄了共超過一小時的說話留言PM我(fb會自動斬成每條留...
-
話說家中把魚缸放在窗邊,雖然上班前多會拉下窗簾以免陽光照射,但每隔兩三週都會長滿青苔,所以不時都會清洗一下魚缸。我喜歡拿一些沒有用的信用卡來「摑」魚缸的玻璃,然後換過濾棉,搞定後就開動過濾器,一般隔天整缸水就會變回清水,很少需要換水。
是非黑白,對與錯,很多事愈來愈分不清楚,自己亦愈想愈亂。現在能夠的就只有做好本分,腳踏實地,但求心安。
回覆刪除事情總會過去的,政治與經濟一樣有起有跌。
刪除止凡兄,不如談談滙豐業績
回覆刪除whatsapp group內有不少討論,看來不太好噢,哈哈。
刪除TVB 出這節目真的很扭曲價值觀...
回覆刪除本來廣告鼓吹借錢消費..買機票追concert 我已很反感...
現在這個節目...希望下一代的年輕人不要盲目相信才好...
PS: 世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長升長有" XDD
這些媒體,能影響的多是年青人,所以社會出事的多是年青人。
刪除藍黃本身不是問題,不審察理據會變成一種Dogmatism。至於有樓有高潮,也只是放大某些香港人的想法,從而突出「目標為本、唯利是從」的典型特質,這就跟小說的描述手法差不多呀。不這樣,可能又會被別人說離地了。不過,一本正經的資訊節目(例如好久以前的大江南北),現在確實少了。
回覆刪除凝聚這些到一點,就是整體社會從客觀事實看世界,變成所謂的Post Factual Age。花生,真的要看化了才能咬下去呢。這個世界好多連基本面也不講的判斷,不知道可以帶我們到那裡了。
T
多謝T兄分享,看化可能是其中原因,感到無能為力亦然,單看這篇文章,也會分別被黃藍人士攻擊的,真的要全心「食花生」才能放下。
刪除令我回想起導火新闻線電影版故事內的正反兩派, 在支本市場的互相角力和箇中的道理..
回覆刪除又打錯字, 資本才對 :)
刪除香港電視的劇很不錯,可惜至今還沒有牌照。
刪除現今世界紛紛擾擾,真要保持平常心和冷靜地觀察,才會知道如何自處... 投資如是、處理人的問題如是!
回覆刪除對呀,不過這又會被指冷眼旁觀,一談政治就。。。小心。
刪除七警案, 貪曾案, 讓我知道 香港的法律仍然是有作用的! 判決沒有什麼問題!
回覆刪除但七警案, 貪曾案 背後對社會的分化沒有太正面的幫助! 政府 和 人民 更勢成水火!
買樓女節目, 對香港亦沒有太多作用, 繼續標榜有樓是成功, 令更多人感沮喪!
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借這些議題抒發,大家借這空間說說己見也不錯。
刪除因為貪曾,先至會有今日樓價高企、「有樓萬事足」依種現象
回覆刪除有果必有因!
刪除噢,把曾蔭權案與電視節目寸起來,有趣。
刪除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社會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唔同,,
回覆刪除刑罰的輕與重都可以好客觀,,
最重要係問心無愧,,對社會有沒有貢獻,,
努力,,互勉之...
cleverpeople...
clever兄, 同意! 不願見到香港有更多分化, 非好事!
刪除每人都有各自的客觀,即主觀,爭拗一些主觀東西,很難得出好結果。
刪除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認同法院的裁決,無論係曾特或是七警,反而值得思想關注嘅係傳媒對呢類政治事件又或是社會風氣問題嘅取態,偏頗的報導炒作,傳媒成為一件塑造「民意」和意識形態的工具。
回覆刪除單是傳媒應該有立場還是無立場,也足夠爭拗不休了。
刪除紛紛擾擾中,惟有法治令香港還有定海神針.
回覆刪除這個定海神針論也有聽過,因此法治女神像要蒙眼。
刪除法治vs法子。有法子就不用理法治。何況法律面前,有些人比大眾更平等。
刪除玩弄法治。
刪除更貼切的說法是玩法治。法治真的不如電影中描畫那般noble。法治在特權心中的全名是“我總有辦(法)整(治)你們這群下等人”。法律在張三李四之間是絕對平等的,但在管治與被管間更多的是前者。
刪除說來可悲。
刪除也不用氣餒。看清事實便是了。世上很多事都是無可奈何的。只要認清本質,不要被蒙蔽還為謊言歌功頌德便是了。諸如什麽人人生來平等,如信了便真應了江伯伯那句too simple,sometime naive。試看某位高權重的動輒可發律師信,姑莫論事件真相如何,凡夫俗子可有(錢使用)同等權利?法治是否有傾向?
刪除入世久了,自能看到更多殘酷事實。
刪除我不會稱之殘酷,僅事實而已。非洲草原的角馬總是被獅子獵食,那是大自然食物鏈設定使然。並非特別對角馬不公平。
刪除這個理解角度很樂天。
刪除既然不在食物鏈頂層,阿Q一點有助心理健康。不致終日抱怨。始終而言,認清事實本質是讓人知道自己的position,以便自處。
刪除調整自己心態,對面對一些現實很重要,否則只會氣死自己。
刪除「有樓萬事足」定位明顯是娛樂節目,如果觀眾真心信以為真就實在「港豬」了吧...而家媒體同網上咁多假料假消息,自己不查明真偽,人講乜就信十足,吃虧也是必然
回覆刪除太受傳媒影響思維的人,的確要小心,因為人生上多方面的成功也需獨立思考。
刪除每日出街,搭車,在外用膳,身邊免不了圍繞著noise。 但不會影響出行及行動。人人一把口,潮流興言論自由。有人出口成章或狗屎,亦無可奈何。心清自然氣靜。氣靜目便明,目明就看清。看得清便不覺紛繞。
回覆刪除起訴,判刑是純法律出發?法制是政制的一部份,你懂的。
心清、氣靜、目明、看清,說得好。
刪除止凡兄,如果要打個比喻,七警事件就好似蝙蝠俠黑夜之神最後一幕,蝙蝠俠明知Two-face已經墮落了,但為了葛咸城剛剛燃起的正義風氣,佢叫哥頓警長不要將真相揭露,因為自己始終是行私刑打擊罪犯,不能長久,重建葛咸城信心遠比自己的榮辱重要。
回覆刪除三國演義都有個故事叫揮淚斬馬稷。
這個比喻有點深,但很有趣。
刪除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我是很認真看有樓萬事足這個節目,當樓價過高可以拍成五集節目,就預示樓價很快會逆轉(我估半年至9個月內),當大家覺得樓價跌到大家可以上車時(如平均八千一呎),相信有不少人會上街示威,要求政府托市上番萬五蚊一呎。另外節目中那位財務自由擁有不少樓的男士的嘴臉,不正正是和現在靠樓加按而達至財務的那種不可一世的人如出一轍嗎?
回覆刪除我也沒有Manfred兄如此認真看這節目,不過把這拍成電視節目,的確反映了社會問題。
刪除個電視節目為求收視一定用最極端例子造話題,如果佢走去訪問一個務實公務員在90年代250萬買入一層市區600尺樓一家四口樂也融融,咁樣有咩好睇?不過正如止凡兄所言,節目欠缺社會責任,我一向認為作為一間咁大型嘅機構,一直在賺市民嘅錢,佢地就有一定嘅社會責任,唔可以話我無犯規、犯法,為左業績就為所欲為。
回覆刪除昨晚所訪問的劏房王,相信又會引來不少人不滿。
刪除無獨立思考、管理情緒能力的人真是不適合看太多電視,媒體洗腦、導向能力太高!
回覆刪除不少人當它是娛樂節目,沒有思考太多。
刪除有須求便有供應。簡單如此。該問為何有這低級須求。
回覆刪除八卦娛樂吧。
刪除是否有另一個角度?受眾蠢,制作單位便做bad taste program.高深的不愛看,看不懂呀。
回覆刪除目標組群為本,這大概是節目製作的要求。
刪除除了那位要住二千呎的女仔的故事太誇之外,其他都好現實,劏房王一點也不誇張,香港應該有不少人這樣,而像阿Paul那樣說買樓求槓桿,更已成為不少羨慕的對象,甚至身體力行(包括Blog主和不少看這blog的人)
回覆刪除運用借貸需要注意風險,節目中的嘉賓並無提出此重點,如何管理好風險,這將是成敗關鍵。
刪除對這類如盛女的制作一向無興趣看,只從節目名和諸位發言猜測內容應是關於已買樓或恨買樓的人。引起爭論是這類制作的推廣手法。太投入便中計了。此外,這是贊助制作,是否看出端倪?
刪除物業投資課程?有點玄機。
刪除七警雖令人感到失望、但正正因為判決、證明法治還不完善、例如需有辱警罪;特首判刑、證明法治是公平的、更提醒公務員時刻要清廉;至於買樓、呢一年、有睇過鍾兄和止凡兄的書、令我獲益良多、理財真的很重要、多謝
回覆刪除法治一向都需要不斷完善的。多謝支持小弟著作,我也代鍾兄多謝你。
刪除七警是對是錯已成為立場所定。關鍵是各懷心結下,路如何走下去?美警與有色族裔的關系是我們的將來?辱警法是小學雞想法,當然提議者只是掩眼法,企圖模糊事實本質焦點而已。勿上當。
刪除希望政治也有高低潮,潮退後大家好過一點吧。
刪除七警案由本質是簡單的有人打人演變成政治事件。政治事件從來無風不起浪,當風繼續吹,浪能停嗎?警察在政治中成為工具,如能看清自己position,不要正義超人上身,把dirty job 攬上身。群眾不要一竹篙打一船人,把警察一律也打成黑警。風便吹不起浪。有人想你兄弟不和,你們真的大打起來。正!掩住嘴笑。
刪除有如文革一樣,鼓吹群眾打群眾,相互批鬥,可怕。
刪除一直強調要看清本質,才不上當。投資處世如是
刪除同意。
刪除這幾年沒有出現股神,但是就出現了一群樓神,出書和做導師的已有幾位,可以想像因樓按上按而達致財務自由的人應該更多,以每次股神高調出現後市況如何大家都知道,現在到這班樓神高調出后市況又會怎樣???當然是樓市繼續升,越來越多人達至務自由,開班出書,因為美國不會再加息,樓市也有剛性需求.....
回覆刪除看到有轉世之兆,應該作出提醒,因此我也不斷在這裡作出提醒,若能做到機會來時能把握,危機出現時離開,這才可取。看到電視上的嘉賓,於這個高位還叫人買樓、槓桿,實在有點擔心,相反,應把握機會時若太過保守,也把握不了機會。
刪除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personal question/judgement. especially investment.....Shakingpear
刪除每個人的經歷會累積成他個人對事物的判斷,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最重要是取之有道。
刪除止凡兄, 買樓不似買股咁簡單, 按個制就可以......
刪除同埋以前玩加按炒樓就OK. (低位果陣), 但今時今日呢個位去做呢個動作, 風險好大...
升斗市民輸不起, 佢地呢D 大炒家, 例如anthoxx 咁, 佢自己有net aseet 接近20M, 借貸比率為40%, 即使呢個市玩完, 佢都無得輸, 但如果係9成按上車之後, 加按再買, 如果個市一PK, 真係係咁先.....不過近年香港人的確係有錢左, 呢個又係事實, 因為金管局有數據話本港人均存款達到1.6M (人頭計), 所以個市又真係好難大跌, 跌完最終都會升返.....始終班業主的持貸能力太強, 太高了, 即使經濟差都可以收租黎頂, 最多打死不賣樓, 但也不減價。
看人均儲蓄這些數字時要小心,因為始終八二法則,大部份財富集中於最有錢的人手中,再拉起整條curve,所以實際上不可能人人都如此有實力。
刪除正是一批有持貨力的人撐住樓市。不須要人人有實力。事實相當一部業主已供滿或餘額很少。想樓市跌不易。另外政府亦不敢打沉。得罪一半已置業港人。所以升市莫估頂。
刪除要預測市場作操作,難度不低。
刪除所以我從來唔敢叫人買或唔買。估中救了他,他未必多謝你,估錯阻他發達就妖你一世。to be or not to be,自己num.
刪除我也是如此,還是談理念更好吧。
刪除看到不少留言的人説節目似做show,強調建議大家在評論前把所有集數也看一看,我看完后十分激動,一點也不離地(除了那位女仔)。
回覆刪除2000呎女的言論姑勿論是否真心話,但吸引了視線,他日若在大小屏幕出現我不會驚訝。日後此女會否感謝現在熱議她的人送她一程便不得而知了
刪除看這節目的確長知識的,例如3500元租貨櫃屋連車位,舖位閣樓也可以住,上廁所時到公廁或隔離食舖借用,也有劏房業主財大氣粗,身邊有朋友也說:「你賣白粉就不要說得如此理直氣壯!」。
刪除止凡兄, 如果上廁所時要去公廁, 咁我不如訓機場長椅仲好, 至少機場公廁的衛生情況好過普通公廁不少.......
刪除這樣的生活不好過,何況主角更是一位女子。
刪除有樓萬事足,我不知道當中有多少水份,只覺得香港原來上樓比澳門易。(我是澳門人)
回覆刪除自己終於儲到少少,諗住叫屋企人借點,以為可以做首期。近年睇樓睇唔少,一路睇一路升。真係越睇越灰。
可能我要求高,或者正如節目所說「怕輸」。錢唔多,所以睇的都係低價樓居多,例如不見天日的唐樓後座,或者電梯樓但係漏水到慘不忍睹,質素好點的,樓齡又大,借唔到幾耐。所以,結論係,儲多幾年錢先?然後樓價升左100萬,但係存款唔知有無多10萬。
-Carol
Carol所提出的,在節目中也有人提過,但樓市有週期的,連升了很多年,不代表永遠上升的,還是準備好自己,否則機會來時把握不了,這更慘。
刪除買樓自住也是投資。投資講門欄。澳門人講賭台會易明些,當張台是1000蚊注,我得100在手,當然無得玩。如果不是無瓦遮頭,是否要參與這種投資呢?
刪除人人想買樓,主因也是眼見樓價年年升,這時候更要小心。
刪除止凡兄說得極是,縱觀現時的主流媒體,都是吸睛導向,沒什麼社會責任可言。新興的網絡媒體也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受聚每天吸收這些資訊,久而久之觀點根深蒂固,如果缺少獨立及批判思考,除時成為電腦病毒裡的殭屍。
回覆刪除如果不想成為殭屍,最好的方法是喜歡的媒體要看,不喜歡的媒體也要看,還要注意內容來源,方可在這個後真相時代保持清醒。
多謝分享,同時也可以看看歷史,或看多方分析,這更能看清全局,清晰思考,我也在學習中。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