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星期日

電台百樂

大年初一黃昏時分,新城電台播出了百樂兄的訪問,止凡沒有時候收聽直播,等待節目的回顧,細心聽完後就在此分享一下,因為有傳媒能成功訪問到遠在美國的百樂兄,實在太難得了。




在此貼出官方網址:http://www.metroradio.com.hk/mfd/program/mfd_academy/Archive2017_new.html

詳細內容,建議各blog友有時間用心聽聽,平日看到百樂兄在文字上交代理念,難得聽到他的聲音,應該有另一番體會的,在這裡就草草記錄一些印象深刻的點子吧。

首先,百樂兄談及有關財務自由的概念,以他的演繹,財務自由的境界主要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財務獨立」,這算是我們一般談的財務自由,即從數字上,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已經能夠不用依靠工作或主動收入而維持生活。

而第二個層次才是「財務自由」,這個「財務自由」的境界比起「財務獨立」更高一層次。百樂兄舉例,好像你今天有一個想法,突然想去外國的博物館,那麼你就立即可以買機票到一些外國博物館,隨意逗留三個月。到這個境界,生活上的自由選擇權才真正體現,達至真正的財務自由。

聽這個節目,大概了解到百樂兄的第一桶金是如何得來的。中學時學業成績不太好的他,到外國升學,畢業後快速致富的途徑主要靠創業、做生意,在美國環境裡無中生有地創業後,把一個個的生意賣盤或上市,於26歲時已經擁200萬美元。今天擁過億身家,近年開始投資地產項目之類,財富越滾越大。

跟百樂兄著作《財務自由速成法》內提及的概念相似,在電台中也有提出30歲與40歲或更年長時才達至財務自由的分別,越年長,財務自由所能帶給人生的精彩將會越減少,即財務自由宜越早越好。正因如此,他認為靠打工累積財富達至財務自由這個方法實在太慢了。

打工的,未來五至十年的收入也大約可以被線性地計算出來,有很大的可預測性,累積財富的速度實在有很多限制,所以應該以非打工的方法去及早達至財務自由。這麼年輕就能財務自由,是否會少年得志,不太好呢?百樂兄認為年輕獲得財富不要緊,最重要是對金錢的態度要正確,懂得如何運用金錢令自己及身邊人生活得幸福快樂。

從訪問中,百樂兄透露了一些做生意的玄機,創業者需要找到市場需求,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對人類生活帶來多少影響。有很多創業人士以為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熱誠,這是重要,卻不是最重要。你有多鐘意你的產品?你對你的生意及產品有多熱誠?其實這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市場是否喜歡你的產品。所以,他創造產品時,喜歡一面做,一面試市場反應,再作調整修正,不斷優化,這是生意人最關鍵的要素,但很多創業者都沒有這個概念。

有關這個點子,令我想起一個故事,有關Apple shop的門面設計,話說Apple教主Steve Jobs生前為了門面設計,找了一位行銷專家回來。要設計門面,先租一個場地,做一個門面雛型出來,在這個試驗場地中,所有細節都試驗一番,包括枱與枱的距離、枱的高度、店內光暗、空間感、樓層高度、門、收銀處等等。試好了,就到市場上選一個位置先開一間,運作一輪,收集意見,再慢慢作出調較。到真正完美後,才正式大量開店,而每一家店的設計都同一個樣,所以我們看見今天的Apple shop,每一家都差不多,玻璃透視、中間一條大樓梯、高樓底、空間感十足,即使Steve Jobs過身,仍是如此。

Apple shop的設計做法,與百樂兄所言殊途同歸,這或許是做生意成功關鍵之一。反觀中國式或香港式的處理如何呢?總希望有一個做生意的好點子,再拿一大筆資金,有不少是希望向政府申請創業基金,一開就是數萬間,所以不少內地生意有「假、大、空」的說法。

論創業環境,美國與香港有一些根本性的分別。美國矽谷的文化對於創業者的態度很有趣,投資者較喜歡曾經失敗的創業者,甚至是失敗次數越多越好,因為他們認為失敗是累積經驗的重要一環,重點在於創業者能否從失敗中作出反省。而香港的文化則不喜歡失敗,對於曾經失敗過的創業者,他們會被標籤為失敗者。所以,百樂兄覺得矽谷環境與文化更有利於創業,亦是他一直留在矽谷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

依他觀察,有較高成功機會的創業之道,應該先試試市場反應,小規模試過有效之後,證明市場需求的確如創業者的預期,又或者對生意計劃作點調整,有點正面成績之後,才應該找資金把規模擴大。但香港則不常有這個概念,香港的創業家多喜歡寫生意計劃書,整本書的字數,論文件的質素來說,絕對可以到學園拿A級,以這些計劃書向政府或天使投資者取資金,其實這根本無法試驗市場需求與反應。

同時,百樂兄不建議年青人一畢業出來就創業,因為沒有工作過的年青人,沒有充足的社會經驗,對社會需求亦不太清楚。綜合以上的概念,他大概明白為何坊間指創業有95%以上的機會失敗,他所指出的就正正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如果對此有所認知,創業的成功機會絕對可以大增。

這些點子,在百樂兄的blog與著作都能看到。然而,我們大腦接收的方法很特別,即使透過網上文字、硬體書,與聲音、畫面,所接收到的是相同信息,有時可能也會有不一樣的領悟,有時間不妨聽聽這個訪問。











24 則留言:

  1. 謝謝分享,繼續長知識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起長知識,有緣人。

      刪除
  2. 謝謝止凡兄分享,稍後會聽畢兩次分享!

    回覆刪除
  3. 多謝你放上youtube,可以speed up去聽,省時很多...

    我有個疑問,百樂有沒有自己創業過?我讀了他的書,覺得第一桶金是他的上司去創業,請他去做技術層面的事,而不是他自己創業,後來賣盤賺了一筆。後來,他一直都是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而不是自己去創業。我有沒有理解錯?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個人的經歷細節,我也不太清楚,有機會問問他吧。

      刪除
  4. 睇番時間線,佢個網同本書話30歲一千萬港元,你話26歲200萬美金,哪個真?
    一般人是21歲大學畢業,25-27歲PhD,而百樂自己也說是做了幾年工,他上司過檔後他跟去,之後上市賣盤才賺了第一桶金,時間上比較難成立。當然,他是有可能邊打工邊拿PhD,但他的是科技工,後來做的是startup,時間上去分身讀PhD難度很高,難以置信。

    我不是去質疑他甚麼,我覺得他很聰明,說的話也很對,我只是有「打爛沙盤問到篤」的習慣,對事實有點不理性的追求。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早月兄其實可以接觸到百樂兄的,試試寫個電郵給他,他可能會回覆的,我始終沒有掌握他個人身世的每一個細節,有些個人私隱問題亦不方便代答。

      刪除
  5. 有埋YOUTUBE, 太好了. 有空回看. 謝謝SHARE

    回覆刪除
    回覆
    1. 聽完不妨寫篇感想文章吧。

      刪除
  6. 謝謝止凡兄的分享,長知識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四方八面都能讓我們長知識,看你個人接受知識的心態。

      刪除
  7. 匿名7.2.17

    聽左,對我無用,
    希望其他人有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明白。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8. 匿名7.2.17

    百樂兄的成功例子,,
    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
    有時可能一些時間未必太記得而有少許不對,,
    這個其實都是不必太介意,,
    因為這不是重點,,
    最重要係學習百樂兄的財商同佢的成功經驗,,
    大家努力,,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對細節與重點的追求也要懂拿揑,達至最有效果的學習。

      刪除
  9. 看過他的書。他第一桶金是跟他老細做startup所賺的。不論這是否真實,但令我想起要startup致富不一定自己是老細,自己亦可以是老闆的左右手(即是打工皇帝),也可成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也是一個好想法,其實致富之路從來都不只一條,加油。

      刪除
  10. 看過百樂兄的書成功、再聽一次得著真的很不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呀,看與聽,絕對有不同感覺的。

      刪除
  11. 我有朋友是IT人,亦認識不少投行的人,兩種人的性格好唔同,以我認識的,投行裏面成功的人很喜歡挑戰,有種賭性,又不覺得他們特別喜歡睇唔起人或向銭看,反而律師就有呢種性格,投行的人有賭性唔奇,因為上落好大,他們有膽色,賺很多錢,也懂得買物業投資來鎖定収入,而IT人有種性格是很喜歡創新的東西,閒時自己也很投入地去寫程式自己用,這種人對於用地産置富有厭惡性,因為他們終日在想用科技改變世界,所以用科技來創業,好多都會繼續用科技賺錢,所以IT人是不會做投行工,即使IT人也會寫程式來在股市買賣,但都是以此作為挑戰自己及製造被動收入,但好少會離開本行去買地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亂博兄分享,讓我們認識不同領域內的人的主流思維,相信普遍情況應該如此。

      刪除
    2. 仲有,現在網上用科技創業已經很便宜,而且又能在網上向全世界眾籌,真係唔使搵VC的

      刪除
    3. 相信這是融資的不同渠道。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