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兩則新聞,一則是《新地276億奪滬地王》,另一則是《長和系頻沽地,接連出售內地地皮》,兩則新聞是兩間香港最大地產商的舉動,但反映她們對後市預期南轅北轍,這又有否一點啟示呢?
曾幾何時,止凡聽過蔡東豪先生對李嘉誠先生的描述,蔡生認為李生的生意遍佈全球,種類亦包羅萬有,公司員工數萬人,所以李生所掌握的資訊可能比任何一個國家政府都要多,都要快,都要準。例如李生可能很容易知道昨晚荷蘭、澳洲、德國某些港口的出入口數據,某地方的出貨量突然急跌之類,這是其他人都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令李生對大市的預測多次都來得非常準確,當他有一些舉動,不久後大市都跟著他的預期移動,甚為神奇。然而,今次香港另一大地產巨頭偏偏唱反調,以天價在上海投得地皮,到底後市何去何從呢?
如果要選擇偏向相信誰,我還是會選擇李生,原因跟蔡生的描述相似,郭氏家族始終靠過身的郭老先生發跡起家,今天的郭氏兄弟只是承繼家產,跟白手興家的李嘉誠先生可謂不同級數,眼光亦不能同日而語,這是我的感覺。
不過,我一直在這裡重複一個概念,就是靠預測未來的投機並不是最可取。可以的話,學會調整自己的投資部署以適合不同經濟環境的變化。看著價值走,由這個層面慢慢再演化出預計大環境的能力,可能有一天你也會有李生的幾成功力。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兩大集團南轅北轍的啟示:是意味着香港地位將日漸式微,須調整投資組合,以適應香港經濟環境步向日落西山的變化,並在此斜陽餘暉下,做好分散投資,以保障利益。
回覆刪除我又睇唔到點解兩個集團不同部署就代表香港不行了,然而今次所提及他們的部署都在內地。不過怎樣也好,多謝你的意見。
刪除I agree with the reader's opinion.
刪除多謝意見。
刪除不同的智慧,產生不同的財富。
回覆刪除同意。
刪除我認為新鴻基地產只集中地產一塊,今次就算買貴都唔會買錯,因為個度係黃金地段之一,佢地亦唔係急於一買即賺,只求穩打穩紮。而李生則太多業務,機會成本太大,既然聞到味,當然快啲走,遲啲平左再買。大家營運模式唔一樣,目標唔一樣。止凡兄一講,又多左體會,謝謝。(小吉)
回覆刪除的確是黃金地段,輸極有限,看錯了最多回報裹足不前一段時間。
刪除其實李生的業務範圍已到環球化,多元化了,他在房產的舉動參考價值,真的越来越難跟全力參與房產的企業作比較了!
回覆刪除明你意思,多謝留言。
刪除個人喜歡恆隆的陳啟宗先生,,
回覆刪除佢在香港做的地產同管理比人一種值得尊敬的感覺,,
同是李生同郭生就差好多了,,
cleverpeople...
平日少一點留意恒隆,多謝 cleverpeople 分享。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