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背後的動機

今天止凡看施永青先生的文章提到資本主義的一個偉大地方, 就是做事動機跟結果可以有很大不同。


施先生所舉的例子是販商賣食物的動機其實不是令群眾溫飽 (可能有一部份販商的確如此),他們的動機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但往往出來的結果就是令群眾溫飽。反而將動機回歸至跟目標結果一樣時,件事出來的效果多數都會更糟, 好像共產社會的北韓一樣。

的確,這個是一個很有用的問題思考方法,用人家的動機力量去推動一個自己的目標,這在很多公司都有用過。例如上市公司CEO的薪俸就往往是一個問題,如果固定年薪,即「做又36,唔做又36」,沒有多大推動力。

CEO的薪俸與當年公司業績掛鉤又如何?這會令CEO瘋狂追求短線盈利,甚至犠牲長遠競爭力以短期推高公司業績。把公司股份分給CEO當為薪酬又如何?這可以推動CEO把公司長遠搞好,但又可能需要不斷溝淡公司股份。總之每個政策都有好有壞,要慎重考慮。

記得早前有教科書價格過高事件,這又可以說回動機問題。教科書是一種很得意的東西,因為付錢的是學生家長,用家是學生,但選擇權卻在學校及教師,在這個大環境之下,消費者沒有選擇權,書商就沒有需要理會消費者的聲音。但學校教師有選擇權,但又不是付錢者,所以選擇時多不會從價錢出發,書商亦沒有需要降低售價回應學生家長訴求,這個business model 的確特別。

無錯,講到最尾也是business model作怪,什麼動機、目標及結果,只要窺探到business model的型式,金錢的流向,自然可知一二。如果大家選擇基金時,他的收費方法亦有其決定性,如果基金表現如何也好,他們有理無理都收大筆手續費,他們有很大誘因幫你找盈利回來嗎?基金的business model正是我一直不喜歡買基金的一大原因。

記得巴菲特在很初期成立一個投資人基金,他的收費也要求按表現收費,如果跑不過國債回報率的話,他更是不收費的,跑過了就在盈利上拿去他應得的比率,當然他本身已經是大股東,這實在誘因十足。

最近又講開強積金,它的business model又如何呢?大家要基金公司及銀行減手續費,他們需要回應嗎?不需要,因為我們都沒有選擇權。從前都是公司替我們選擇,如今半自由行,打工仔自己一份可以自由轉到其他公司去,business model有所改變,相信會好一點吧。

我所講的好政策,應該是針對動機、誘因來達至目的的business model,絕對不是「頭痛醫頭」的政策。可惜近年政府多是這類「腳痛醫腳」的道理,土地不夠就供應到夠、人工不夠就加到夠、有人缺錢就分給他們,可能政府都認為本身政府的business model是沒有問題吧。如今特首話「民生無小事」,連牛頭角順嫂話要起條天穚方便他們都可以直接向特首要求,這不一定對香港好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