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人在下一個投資決定時, 往往都要計算準確, 當前各種投資的回報率都預計一番, 之後選擇最高的一個。投資決定了之後, 當發現預計回報率可能不及另外一項投資時, 又會轉車, 3厘股息不如3.5厘, 買3.5厘多賺一點, 於是換馬。
止凡明白很多中產人士身居要職, 可能是公司高層, 每天在公司做決定都一定要按當時最能預見的未來來定, 這是合理的。例如一間廠房內的機器年生產200萬元貨, 而整套機器上年才買下, 價值1000萬元, 而今日有一套新機器出產, 價值2000萬元 (已包括換機費用, 廠房不能讓兩部機同時運作), 而用這套新機器年生產可達400萬元貨, 假設每部機都只能用上10年, 在這一刻會否作出買新機決定呢? 如果計及折舊, 拿一個定點時刻比較, 應該換與不換都是一樣, 但如果新機平一點點, 或產量可高一點點, 即使是 1蚊, 作為主管的你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換機, 因為在可知的未來這個決定會比較合理。
但這個概念不一定適用於個人投資上, 因為很多未來的預測都沒那麼保證, 亦會隨時變動。好像內銀兩兄弟 - 工行及建行, 從前我見建行的RoE比工行好, 但近年就相反, 相差甚少, 可能之後又會再相反也說不定。但最大問題不是 20%還是19.8%的RoE, 而是他們是否都在15-25%的RoE內, 買入後的資產沒有變質的話, 幾何級數的回報應該會令你對些微偏差覺得麻目。
數是要計算的, 但投資其實不像數學, 而是比較像藝術, 大家預測的未來都只是預測, 不可能精確無比。還有,
投資的複利效應就好像讓車子加速一樣, 要有一條長長的跑道給車子慢慢加速, 如果每每在車子加速至最快之前停車換另一輛車, 或是減速、轉軚,
再好的車子也不可能以高速完成整條道路。
預測未來是怎樣一回事呢? Munger的名言「讓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 我就要去哪裡」。預測未來, 讓我大概知道就夠了。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話說家中把魚缸放在窗邊,雖然上班前多會拉下窗簾以免陽光照射,但每隔兩三週都會長滿青苔,所以不時都會清洗一下魚缸。我喜歡拿一些沒有用的信用卡來「摑」魚缸的玻璃,然後換過濾棉,搞定後就開動過濾器,一般隔天整缸水就會變回清水,很少需要換水。
-
話說家中把魚缸放在窗邊,雖然上班前多會拉下窗簾以免陽光照射,但每隔兩三週都會長滿青苔,所以不時都會清洗一下魚缸。我喜歡拿一些沒有用的信用卡來「摑」魚缸的玻璃,然後換過濾棉,搞定後就開動過濾器,一般隔天整缸水就會變回清水,很少需要換水。
無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所以投資要有Margin of safety
回覆刪除對, 這個概念很好
刪除Kubi mui 說得甚是,恒指兩萬以下 margin of safety的嘉年華
回覆刪除突然跌至兩萬點以下,到時是考驗投資情商的時候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