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講過黃金是沒有用的, 他對黃金完全沒有興趣, 而作為股神的他所說的話當然有份量亦有道理。
事實上擁有黃金實在沒有意思, 沒有利息, 而現在全世界的貨幣都不再以黃金支持 (連最後的瑞士法郎都不用黃金作支持了), 黃金已經被人故意抛棄。
金錢又好、貨幣又好、債券又好、甚至是公司股票及衍生工具, 說到底它們的價值都是信心問題, 一個國家政權危機及信貸危機, 其貨幣、債券甚至國家內的公司股票都可以一夜之間變成廢紙, 因為背後支持的東西一夜之間消失了。
黃金呢? 止凡思考了不少時間, 甚至到現在還在思考, 黃金可以支持其他貨幣, 但如今所有貨幣都不要它支持了, 黃金只是一件金屬而已, 甚至比白銀還沒有價值, 因為白銀在工業上有更多需求, 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就是講供求, 如果沒有黃金需求, 黃金本身根本不值一分錢。
但說到信心問題, 每當戰亂或全球有國家危機時, 人民都自動自覺緊抱黃金, 到底黃金是真正的財富最終形態? 還是只是人們心目中的財富最終形態呢? 可能這兩個問題根本沒有分別, 因為沒有人類活動, 所有東西都來得沒有意義, 財富的形態必先有人為主體。
看完貨幣戰爭一書, 好像又有一點啟發, 看看書中後記的一段文字:
「黃金具有所有貨幣中最高等級的流動性。黃金不僅在人類5000年的歷史上, 被不同文明、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政體的社會公認為財富的最高形式, 它也必將在未來的社會擔當起經濟活動最基本度量衡的重大歷史重任。在世界歷史上, 人們曾4次嘗試抛棄黃金作為貨幣體系的基石, 而試圖"發明"更為聰明的貨幣制度, 前三次已經失敗, 而我們當今的世界正在經歷第四次失敗。人類與生俱來的貪婪本性注定了以人的主觀意識來標定客觀經濟活動的嘗試不會成功。」
看來, 只看現在各國的貨幣策略, 故意抛棄黃金的方法, 有點兒短視, 看歷史的話, 美國這樣發債印銀紙應該最終失敗, 當局勢一亂, 人民又再會擁抱黃金, 看來黃金的形態不能單靠一個時代各國的貨幣政策就能改變。
到現在為至, 我還贊成儲一定比例的黃金, 但比例不應太高, 始終錢是需要在社會流動的。
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不少散戶會嘗試追求一些高回報的投資,找尋下一隻爆升股,例如10年內有10倍回報(Tenbagger,十倍股)之類。這樣的目標代表年回報超過25厘,普通大市的回報不可以滿足,市值高的公司股價難以大升,因此部分散戶喜歡專注一些市值較小、可能在10億元以下的公司。任何年代,充滿「爆炸力...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agree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