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香港人快樂金額

為了偶像財叔的第一篇專欄,止凡特意買了imoney回家看,發現有一個故事很值得討論。記得以前曾經有文章討論過快樂這個話題,多會演繹成滿足感代表快樂,有需求,有收獲,兩者的差別可算成快樂的多寡。然而,若要量化的話,多少物質才滿足呢?


今期imoney就刊出一個調查結果,統計一下不同地區的人需要年均收入多少才快樂,結果反映香港人頗高的,年均收入需要達19.8萬美元才快樂,即月入12.8萬港元。年薪超過150萬港元,這絕對不是小數目,相信能做到的打工仔,應該已經是收入最高的1%人之內了,甚至比1%更少。

就這個簡單的數字,不妨深入想想,至少有幾個方向探討。首先,這麼小的人能得到這個薪金,代表什麼呢?是否意味著絕大部份人都不快樂呢?就我而言,平日接觸到的朋友都沒有這個薪金,但又不感覺到他們都是不快樂的,即不達到這薪金就不快樂,我想不太成立吧。

其次,達到這個薪金的人,是否都快樂呢?高薪厚職一族,能拿超過150萬年薪的人,我都算認識一些,亦感受到他們身在其位的壓力。某程度上,薪酬與工作量及工作責任往往成了正比,身處高薪的職位,很多時都需要背著營銷數字、公司盈利、下屬出錯、經濟的高低等風險,身在其位,風高浪急,沒有處處機關算盡,隨時早上上班,中午已經需要拾包袱走人。可能這個19.8萬美元的統計,受訪者都假定了今天的工作量及責任來計算,沒有考慮其他因素變化。

這樣分析,不達標不代表不快樂,達標了又不代表一定快樂,在這個邏輯之下,這個標準,有意義嗎?其實,我認為這個標準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即若然有150萬薪金的話,大部份打工仔都認為這已經非常足夠自己的開支,可以話錢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了。

這樣理解的話,單單把快樂與收入掛鉤,把問題簡單化,其實又可以回到財務自由這個狀態之上,不用工作也能獲取的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消費支出,這就成了快樂的基礎。這操作有兩大方向,增加被動收入,與減少支出與欲望,平衡了,自然開始感到所謂年薪150萬的快樂。

另外,快樂始終不完全建基於金錢之上,經濟學家總認為所有問題都能以金錢解決,但合理地想,太多東西是金錢取代不了的,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健康、心靈富足等。我常在想,就算一份工作年薪七位八位數字,但所做的事不是我喜歡的,更要挨得五勞七傷,盡失生活平衡,令自己長期不見家人,斷六親,又無止境,我寧願少賺一點了。

希望大家在忙錄工作之餘,都花時間想想量化快樂這個命題,說不定你會有所領悟。

33 則留言:

  1. 最諷刺:和尚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欲無求。

      刪除
    2. 匿名28.4.15

      和尚真的快樂嗎?

      刪除
    3. 如果你了解他們快樂的因,便知道答案。

      刪除
    4. 我想我大概估到一二。

      刪除
  2. 我發現自己在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物慾的需求降低了。倒是對財務知識有一份饑渴,變成另一個興趣,所以沒有因為物質消費少了而水土不服。請問止凡兄有沒有什麼書可以推介給新手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好現象,我也有同感。

      新書,未知你看過小弟的著作未,不恥推介一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search/label/%E6%AD%A2%E5%87%A1%E8%91%97%E4%BD%9C

      刪除
    2. 謝謝,在左面的標籤上,有「閱讀睿智」,不妨參考一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search/label/%E9%96%B1%E8%AE%80%E7%9D%BF%E6%99%BA

      刪除
  3. 我好快樂啊!!
    總有例外0既~~~

    回覆刪除
  4. 快唔快樂幾時開始會同錢掛上了?

    有更多錢的結果會生活好D, 身體醫療又會好D, 娛樂損友又會多D, 不過從來無人可以講到錢多的話真係會快樂D喎

    題外話:屋企隻香港貓有得食貓罐頭就會好興奮, 但又會因為想立即"隊"哂成罐野而最後嘔返哂出黎, 而家塘人都係逐D逐D咁隊俾佢食;人可能都係一樣, 財富只能夠根據容量而俾, 無啦啦有太多又未必會係好事囉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應該是一個訪問調查結果吧,可能打電話給幾百名受訪者,要多少錢才滿足快樂之類,受訪者說個金額,平均計算而得出的結果吧。

      塘人兄這個觀察及比喻很特別,又很有趣,讓我們細心反思一下。

      刪除
  5. 記得中學時讀Economics時,有個概念叫邊制效益(Marginal Utility)。

    大約是說由消費所帶來的額外滿足感有幾多。例如現在我極之肚餓,食第一個菠蘿包是超滿足,吃第二個的滿足感會減少.... 吃到第十個的滿足感可能已經是零(甚至是負數!)

    我覺得...錢其實都是商品的一種.... 夠用就好了,不用過多。錢過多令人煩惱,而且令人獲得滿足感的東西可以是其他很多東西。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聽過這個道理,但這個調查結果就好像暗示香港人的邊際效益是年薪150萬,不過多數人都未有擁有過這收入,可能不清楚擁有這收入所需要付出的辛勞。

      刪除
  6. 有朋友在公營醫院做物理治療師,最近也在考慮應否轉到私家醫院做。雖然私家醫院offer的薪金比公營醫院的高很多,但很多時也要忍受那些有錢人的氣燄,壓力大得多,也不會像現在那麼開心。

    有些人會以為有這麼錢就一定快樂,但要是我擁有這麼高的薪金,我的第一反應只會是想到財務自由的步伐會加快,開心與否,未必真的和錢的多少有關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例子很好,簡單道出多了薪金有機會多很多不如意的工作,打工仔值得深思。

      刪除
  7. 匿名29.4.15

    有錢也可以好快樂,,冇錢也可以好快樂,,
    視乎人的心態,,
    但根據統計,,使人快樂開心有40%同錢有關,,
    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有錢應比冇錢快樂,,
    心態決定快樂與否,,
    我個女食個芝麻飽都好開心了,,
    我望著佢食個芝麻飽就咁開心我唔食都開心了,,
    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資本主義社會,事事與錢掛帥,無錢的話會生活困苦,自然被人有個感覺是有錢就開心。相信到達財務自由之後,錢不再是問題,追求快樂的層次自然不同。

      刪除
  8. 快樂的一個主要來源是滿足感,滿足感則主要從比較得出,而不是從實數而來(例如資產或收入多少),通常是和身邊的親朋戚友比較,達到某一水平快樂感便會上升。
    壓力是降低快樂的因素,尤其生活和工作壓力,收入高(生活壓力減少)而工作壓力大也不一定會快樂。
    要求不高加上財務自由,快樂指數當然高了,自由一千萬兄是嗎?
    窮國的快樂指數也不一定會低,還要看他們的生活壓力有多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同意,亦覺得自由一千萬兄活得很快樂,值得從他身上學習。

      刪除
  9. 月入十二萬幾先快樂,或者係因為月入幾萬至十萬呢個痛苦過程,挨過左之後感覺無咁痛苦所以開心d。

    回覆刪除
  10. 匿名29.4.15

    SK : Earn 198,000 USD but spend 198,001 is still UNHAPPY.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收入平衡問題,思路清晰。

      刪除
  11. 939fans29.4.15

    建行(00939.HK)首季淨利潤升1.86%至670.05億人幣

    回覆刪除
  12. 七十後30.4.15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多勞,也不保證多得。

    四個波的理論:健康,事業,家庭,朋友。只有事業是膠波,打不爛,其他都是玻璃。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七十後的言論,深思落有點味道,多謝分享。

      刪除
  13. 現代的經濟學家不知有沒有讀他們先輩的著作。小弟以前讀AL時讀經濟學,張五常在書中極度推薦學生可以一讀費沙的利息理論,雖然這位經濟學家數學能力十分好,不過他的著作內容能夠做到深入淺出,是對經濟學有巨大貢獻的人。不過他最大的滑鐵盧便是在1929時股災前預測股市已經到達了高原。

    他在利息理論首章已經開宗明義指出,人類最終極的收入是腦裡形成的人生經歷。

    不過如何可以量化人生所經歷的收入呢?無可避免要涉及數字了,而金錢又是人類習慣表達數字的形式,那麼經濟學家只能從俗了。

    不過現代經濟學家好像已經忘記了費沙,新一代的經濟學生也不會讀這些「舊」著作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始終,不少東西不能以金錢量化,這是很多經濟學家不認同的論點。

      刪除
  14. 我自己睇,香港人有很多不快樂,是源於比較。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的確如此,有時連我自己都擺脫不了比較心理,的確要好好學習。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