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

其實坐艇又有乜好怕

早前寫過一篇文章《重投股市睇價值》,提到部份人以為買入股票後靠耐性就能獲高回報,但這並非必然,原因是本身投資的未必是優質企業。買入股票後,見股價下跌,被迫「坐艇」,是否什麼也不幹地「坐」?如何令自己「坐」得舒服呢?


很有趣,當股價跌破買入價,投資者多會應用「坐功」,希望「坐」到股價升回自己的買入位或以上。同樣地卻未必應用這套「坐功」,到買入後股價上升的股票上,往往見股價上升不少就急急沽出獲利。結果如何?就可能是「賺粒糖、輸間廠」。

「坐艇」一詞有點負面,不知何時返「家鄉」,「家鄉」即自己的買入價位,其實整個思維都圍繞著價格,而非價值,這大概是「坐艇」的中心思想吧。如果投資者調整一下對待股票組合的心態,可能立時沒有「坐艇」的可怕感覺,在此我想起了綜合企業的老闆。

定期檢視尋解決辦法

假設自己擁有一家綜合企業,例如李嘉誠先生擁有長和,長和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亦包括很多行業,每年李嘉誠都會積極檢視每一個業務的營運情況,好像香港的零售業有利嗎?電訊業賺錢嗎?科網增長仍強勁嗎?西班牙的碼頭可以嗎?英國的電力公司盈利能力能保持嗎?

李嘉誠會定期檢視,看到系內某些子公司業績不理想的話,他可能聯絡相關負責人問過究竟,找出問題,要求提交改善方案。到底盈利能力的變化是跟全球的經濟環境有關?還是子公司的營運有關?這都是值得分析的問題,好好分析研究,自然找到最有利可圖的做法。然而,他在檢視這些子公司業績時,是否不停在替它們估值,再對比自己的購入價呢?大概不會吧。

當投資者擁有一個股票組合,內裡有十支八支以上的股票,來自不同的行業,這就好像擁有一間綜合企業。假設你投資前都做好分析研究,買入最了解及最喜歡行業內最好的公司,你需要做的是每年甚至每季檢視一下它們的表現。當然你不可以好像李嘉誠一樣主動干涉這些公司的運作,但你可以買賣這些公司,因你的買賣成本比李嘉誠低得多,卻不代表要每年甚至每季作買賣。其實巴菲特也採用這營運模式,我們很少聽見他有大型的買賣動作,大概幾年才一次吧。

即使是交易成本甚高的李嘉誠,他也不會運用「坐功」到不看好的業務。大家記得他出售百佳、港燈獨立上市、分拆屈臣氏嗎?可能出於不看好香港後市而賣資產。同時,他又大舉投資歐洲,買入不少歐洲公司,當人人都沉醉在內地及香港股市時,他以另一個方式把投資重心轉移歐洲。可惜的是,以李嘉誠的能力也不能預測到英國脫歐,投資總有風險吧。

生意人看全盤做買賣

由此可見,李嘉誠看好看淡時,他也會作出買賣操作,只不過他的買賣,所花成本及時間實在不少,亦不容易找到買家,不像散戶上網按個制就成功買賣。偏偏不少散戶未能好好運用這個買賣優勢,拿股價作指標,見升就早早賣掉,見跌就施展「坐功」,把重點放到價格而非價值之上,自然未能有效累積財富。

若以生意人擁有一家綜合企業的角度去看待股票組合,定時了解組合內每家上市公司的營運狀況、盈利、成本、舖租、毛利等數據,其實你不應有「坐艇」的感覺,因為你會著眼於價值上,價格升跌不用太在意。我不相信李嘉誠每天都找核數師評估屈臣氏值多少錢,這對他來說意義不大。

推介影片:https://youtu.be/VQK0NnS5wjI


10 則留言:

  1. “害怕損失”係人性之一,“坐貨”令人可以暫時無視賬面損失,符合人性;獲利後急急賣出係因為怕利潤會隨股價波動消失,同樣符合“害怕損失”尼個人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身邊朋友話啲股票跌得勁, 自己唔敢login個account睇, 都係掩耳盜鈴

      刪除
  2. 李生有自身比常人更高的智慧,散戶無可能有甘的能力
    只能跟大孖沙的口水尾
    一係買股跟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參考佢做法, 都係一個好方法

      刪除
  3. 買入好的企業.其實坐艇真的沒有什麼可怕.慢慢增持

    回覆刪除
  4. 好怕,利率高,衰退,就算再好的公司股價都可以長期低迷。如果坐得耐又等錢駛,都會死的。我唔係李生,幾世都駛唔晒。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