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星期日

重投股市睇價值

近期(指2016年9 月)熱錢湧港,港股上周升了不少,許多朋友開始留意股票,希望在股市分一杯羹。這是人之常情,但要取之有道,認清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萬一股市來個「大時代」式財富轉移,賺錢機會恐怕變成蝕錢機會。


投資路上,不少朋友喜歡跟從大行和專家,大行的報告與目標價追蹤,每年都調整數次,作為散戶,跟隨這些指標作投資決定是否可行呢?股市在8、9月升了一輪,筆者見不少專家開始建議入市,上星期心血來潮,回看了過去一年多,大行於股市高低位所作的報告有多準確。

頻繁操作 易得不償失

大家還記得2015年第二季的「大時代」嗎?恒指在2015年4月底升越28000點,隨後下滑,直至2016年2月跌至近18000點。花旗在2015年4月底,正值恒指高位時,將恒指目標價由28000點,上調14%至32000點。

恒指於2016年2月低位近18000點慢慢爬升至日前24000點。摩根士丹利在2016年3月中、恒指低迷時,將多個亞太區主要股市目標下調,估計恒指最差可低見14080點。

大行內專家林立,但預測未來的能力卻很一般,同時受市場氣氛帶動,他們的預測與事情發展完全相反,結果見低唱淡,見高追高,做了多次「明燈」。

另一邊廂,曾看過一個財經blogger把股票視為買賣套利的工具,他的倉大約有300多萬元股票組合,一天買入賣出的金額達數十萬元,其blog每天都貼出長長的交易清單,但沒多解釋每次買賣原因。如果從價值投資角度看,這些股票有何因由會每天都變化著,令投資者要頻繁買賣呢?筆者想他一年間付了不少交易手續費,最終得益的是券商。

他頻繁買賣,大概是其股票短期內出現多次買入賣出的訊號吧?本來以為該位blogger是奉行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但卻發現他以價值投資者自居。而原來10個有9個財經blogger都自稱價值投資,但細看他們的操作卻有點怪。

價值投資 理念不在「坐」

另有一類blogger對價值投資的理解,則重於長線投資的耐性上,過份強調「坐」的概念,甚至以為有耐性就是價值投資,可享受複息的威力,這又是否價值投資呢?有blogger描述過買入某支股票後,股價不升反跌,之後他唯有忍,終於忍到升浪來了,返家鄉還不止,更「坐」到有可觀利潤才收手。

筆者最初在林森池大師的書籍「坐」這詞彙,他主張未學行先學「坐」,買入優質股之後,別太理會其股票波動,耐心等待好回報。大前提不在於耐性,而是擁有優質股之後的耐性,可惜今天好像不少人都忽略了,以為買入不沽,只要有耐性就能賺大錢。

可記得多年前有一支越「坐」越便宜的大藍籌電訊盈科嗎?由上市幾元升至30元再跌到1元以下。首先,投資者未必有時間「坐」到返家鄉之日,即使假設「坐」足30年升回買入價,投資資金的機會成本也蝕大本了。

價值投資的精闢之處,並非單單用時間享受複息威力,而是投資項目本身的價值。所以,認真以價值投資為操作理念,應該把重點放到價值上,而不是買了一些「東西」後能「坐」多久的耐性。

不少人平日沒有多留意股市,今天感到股市有「錢」途,就跑過去想賺一筆,與其臨時學一些心法,不如好好了解價值投資,免得把血汗錢奉獻出來。

後記:

Good old day...寫這篇文章時,是數年前,當時正值熱錢湧港,文章提醒投資者保持清醒,亦指出不同時期的大行報告經常「見好唱好 見衰唱衰」。來到今天,熱錢流出,百股蕭條,這些道理依然適用。尤其談到「坐」這部分,相信也是一個好提醒。

推介影片:https://youtu.be/VQK0NnS5wjI


4 則留言:

  1. 匿名2.10.22

    你好老师,我一直默默的看了你的blog快一年了。我一直有月供2800和12,最近在考慮是否不應太集中要換股比較好,老師你認為如果我停供這兩隻股改集中月供地鐵可以嗎?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 你個問題會唔會貼錯咗地方?

      刪除
  2. 匿名3.10.22

    止凡好像對投資國內及港股失去信心了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