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恒指優化?

早前恒指優化,小弟也分享了一些看法(見相關影片)。今次恒指相關變化 主要把成分股由50多隻增加到65至80隻,取消上市時間要求,把權重與行業成分分得更均衡。相信此舉希望增加更多新型科技股,減低傳統舊經濟股的比重,讓一直跑輸全球的恒指或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恒指一直被廣泛引用作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恒指包括了在港上市中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股票,有指恒指成分股的成交量已佔港股總成交量的六成以上。各地都有代表當地的指數,例如美國的道瓊斯指數、日本的日經指數、德國DAX與巴黎CAC等,代表性算是這些指數的意義吧。

恒指歷年一直隨時代變化著,1964年一開始為30隻成分股,時至今日,還在留存在成分股內的就只剩幾隻,可見數十載有頗大變化。一向恒指都按時代命題而作出調整。七八十年代加入很多地產股,剔出很多工業股。到九十年代換入很多華資企業,剔出不少英資企業。到2000年中開始加入很多中資股,成分股數目亦增加至50隻。如今時代命題算是科技類股票,觀察一下,這一兩年開始加入一些藥業、生物科學、科技類等企業,未來想增加至80隻。

這次算不算優化呢?優化是否代表恒指未來容易升、穩定性強?因此就要換入新科技,剔走舊經濟?大家或許會認為恒指歷年一向有「跟紅頂白」的動作,其實這並非其原意,恒指意義在於有效反映港股市場,包括其主要市值與成交量,做好其「代表性」的角色。因此,要先弄清「優化」的意思。

若大家把「優化」理解為「未來更容易升」,希望恒指有好舵手操盤,這就把一個「被動指數」與「主動型基金」搞亂了。我們買被動指數其中一個優勢,就是避免操盤者的人為錯誤,如果指數的動機真的想物色未來大升股票而轉倉,那我們豈不是要先弄清舵手的選股能力嗎?

理解今次恒指優化,有兩個問題要先弄清楚。第一,這次變動是否令恒指更能反映港股市值與成交?第二,個人對香港未來是否有信心?若不是兩個問題都得到正面答案,還是別投資恒指了。一廂情願地估計因為今次「操盤」會令恒指大升,可能錯誤地對號入座。

文章連結:經濟通

相關影片:

6 則留言:

  1. 我認為指數會隨年代改變是合理的,這樣可較貼地反映當時的投資環境。

    一直有投資盈富,算是最懶人的投資選擇,純當佢是跟市場走的投資。

    回覆刪除
  2. 之前一直有聽龔成老師講,月供盈富基金,不過回報一直偏低。
    其實香港的實業公司,愈來愈少。
    近日升的都是科技、醫藥、能源、資源、內房股,好像能夠代表香港的上市公司股票,買少見少了。

    相對優化恒指,我反而更在意"中國擬設新證交所吸引中企回流"這則新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明白,這新聞都值得討論下

      刪除
  3. 個人覺得恆指成分股只有兩類值得買,一是「後防形」超穩陣的巨企收息股,反正港股收息不用抽稅,這點美股無得比。第二是負責「前鋒」的 ATMX 一類。恆指本身則乏善可陳。
    一個值得思考既問題係,點解美股「長遠升」而港股做唔到......
    題外話,早兩日無意中見到止凡與匯君兄 youtube 分享,好感謝,係咪只能在 patreon 重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重溫,youtube會員都得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