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影片中討論對Elon Musk與Tesla的看法,每當提到成功人士,很多人都會提出"survivor bias",中文稱為「倖存者偏差」。簡單解釋,就是某人成功,到底因為他的能力?還是總有人成功而剛剛選中他呢?
簡單舉個猜拳的例子(即猜包剪揼),假設全港750萬人一起參與一場猜拳比賽,每兩個一組猜拳,贏了便可晉級。第一次有375萬人勝出,375萬人敗走。第二次則有187.5萬人勝出,如此類推。按此推理,大約進行22至23場猜拳回合便能得出一位全港總冠軍。這位總冠軍猜拳方面是否有甚麼秘技呢?猜拳不像運動比賽,技術含量更低。更合理的想法,按此規則,其實總有一位這樣的總冠軍產生,只是今次是他而已。
當我們在分析一個人或一家企業的成功,特別要注意這個「倖存者偏差」的問題。今天Tesla(或Elon Musk)的成功,昨日Apple(或Steve Jobs)與Amazon(或Jeff Bezos)的成功,它們是否「倖存者偏差」呢?其實深層思考一下,大概可分為三個情況。
1. 創造時代,本來並無該潮流,全靠那人創造出來。
2. 非常聰明地去趕上潮流,即該潮流總會出現,而該人有敏銳觸角去趕上。
3. 時代選中了那個人,完全是「倖存者偏差」。
個人認為若是第一類人與第二類人,本身都已經十分厲害。而第三類人就只是好運地被時代選中而已,類似猜拳比賽的冠軍。
讓我們逐一看看,Steve Jobs透過Apple的確在改變世界,未有他之前,這世上未有智能手機,電話與電腦還未合起來,他把這個產品帶出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潮流,所以他絕對是第一類人。
至於Amazon的Jeff Bezos,我認為算是第二類人,他是聰明地選對潮流的一類。還記得Amazon一開始搞網上賣書,後來搞網購,正正處於大眾把生意搬上網的潮流,在那一塊成功地做大做強。後來又加入搞雲端,亦是希望食正大升浪。然而,這些潮流並非他所製造的,但他有足夠智慧每一次都在潮流上出現。
Elon Musk又如何呢?我覺得他是第一類的級數,因為他在幹的事,大多是本來潮流所沒有的。好似電動車,全球車廠也愛理不理,全是他自己在搞。還有,發火箭、全球衛星wifi、自動導航等。所以他的成功絕不是「倖存者偏差」,這種級數的人,投資時有若干溢價於他個人身上也無可厚非。
文章連結:經濟通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e-jie-teslawei-48689872
睇下時勢造英雄定英雄做時勢
回覆刪除Steve Jobs肯定係造智能電話既時勢出黎。
而Elon Musk就可能係做10年後電動車,什至太空科技既時勢。
勁
刪除王維基就好似介乎第一種同第二種之間��
回覆刪除我成日覺得佢同 Elon Musk好似,可惜香港呢個舞台太細,如果佢出身喺外國可能更加大作為
同意
刪除馬雲都係呢類人
回覆刪除叻人,都要政策配合
內地富豪排行榜,首富經常被收監、財產充公
Elon Musk成功,除咗佢叻,仲因為佢生於美國
總有點客觀環境
刪除有這個討論是因為人類短暫的記憶。
回覆刪除馬克斯發展Tesla時,還有一個叫賈躍亭的人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結論其實顯而易見。
從近日新聞報導來估算日後的發展,在知識產權被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地方發展業務,就是時代離棄了他。
離棄了?
刪除成功論英雄。
回覆刪除大多數上面的超班人物,都是在眾多對手中勝出的最後勝利者,中間其實被刷掉又壯烈犧牲的不是少數,但有多少投資者能和他們“識”於微時?如你能慧眼識英雄,又能真金白銀長時間投資他們,你的回報也是絕對超額的。
對比投資這些人的公司,投資他們才是整個投資的靈魂,我記得老高之前有影片提過,當年馬雲即使換別的項目去做,孫正義仍會投資其身上,無他,他信的是這個人而非這個項目。
無錯,對人不對事
刪除Steve Jobs 嘅iPhone一出之時無人能敵,公司成為全球最賺錢企業,當之無愧一代巨人。
回覆刪除Elon Mask 兩間公司Tesla 同SpaceX 咁多年,錢冇點賺,佢就成為全球首富,Tesla成為最球最大車企,雖然邪邪地,但不得不佩服
邪邪地...
刪除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刪除welcome
刪除香港好多買樓上岸既上一代都係第三類人
回覆刪除只係坐左時代既順風車 但經常強調自己有幾叻幾捱得 總喜歡對年輕人指指點點
如果比佢地返老還童放佢地係呢個年代重新開始 相信大部分都係唔會有能力買到樓
格爾兄對上一代人好似有啲戾氣喎
刪除冇戾氣 只係講事實
刪除呢5/6 年都有人坐正科技股個順風車~ 不過都係果句,牛市賺幾多都唔係你嘅, 熊市留到幾多先係你嘅���� it's like 做人
刪除順境嘅時候大家都差唔多,but 真正嘅強者會係逆境中特別顯眼������
我就是你們說的1957年出生的老嘢,不靠父母(父早死),不靠炒樓,祇信自己及投資自己,30歲創辦自己公司到46歲退休至今並打算移居英國安老。我本身曾經持有住宅、商業單位、廠房、車位以至一個國內投資物業,但絕大部分是自用的,皆因我睇不起這些趁火打劫的物業炒家;但諷刺的是我妻子外家正是炒樓暴發戶!
回覆刪除多謝分享😌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