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到6月期油結算價為每桶32.5美元,並沒有出現5月期油的負40多美元。還記得匯君兄於小弟youtube channel曾經提過,期油價輕輕負一點的話,還可以用供求情況去解釋,但當晚5月期油於半小時內大插至負40美元,一定是斬倉的結果。
當時有很多「花生事」,也寫了一篇文章討論(見《期油變「花生油」》)。其中一件「花生事」是3175,一隻期油ETF,它見5月期油價格急插後,擔心6月期油會出現類似情況,於是急急發出公告把所有6月期油轉倉至9月期油,令投資者即時減值一半。現在回看,投資者因3175如此管理而眼白白蝕本。
按當時5月期油急插的氣氛環境,擔心是正常的,有誰保證一個月後並不會發生同樣事件呢?但基金經理眼光與判斷能力事少,ETF政策制度事大,投資者明明透過買入ETF去投資期油,誰知變成有如買入了被積極操盤的基金似的。事後回看,這一個轉倉,結果很不理想。無論如何,於此事件中有何領悟呢?
有趣地想到以工程力學比喻風險問題,做斜坡工程的,就是要維護斜坡,怕它傾瀉。工程師需要計算力學,以工程方法提供所需的結構,頂住斜坡的崩潰,避免山泥傾瀉。可能會用護土牆、擋土牆、泥釘、噴漿,甚至種樹以樹根抓實泥土。
怕斜坡倒下,就需要工程結構,但一旦它真的倒下來,山泥傾瀉後,所有壓力都得以平衡了,已塌下的斜波反而是最安全的,因為斜坡的泥石隨意地瀉下直至自己停止,重力自然地達至力學的平衡狀態。
這比喻是對當日負油價的感覺,若當時5月期油急插是全球供求問題的結果,的確會令油價下跌,甚至負數。但一下子大跌至負40美元(賣一桶油需要付出超過一桶油的成本),絕對是斬倉、恐慌、技術問題,是一次「山泥傾瀉」。事發後,就好比山泥傾瀉後的斜坡,反而安全。
最危險的地方,剛發生了山泥傾瀉,類比為市場出現過恐慌性拋售,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前提是投資者要分辨清楚,是長遠供求問題,或投資項目本質出事的問題,還是技術性短暫問題呢?這個想法,還需要驗證,但頗有趣。
提醒一下,期油並不是普通散戶該碰的投資產品,尤其這不能長期持有著,每月到期總要結算,即使散戶看中長遠方向,也可能被短期沒頂,千萬小心。
文章連結:經濟通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好多人講:「恒生指數10年以來都無升,甚至跌了一點,證明投資港股無前途,長線投資已死。」 另一邊廂又有人認為:「應該繼續月供2800,越跌越買,價值投資就要『別人恐慌時貪婪』,大跌市正是物超所值的時候,長線投資要有信念才行。」 如果你是以上兩類人,都應該深入一點了解一下恒指發生了...
-
早前心血來潮與市場先生及巴黎兄搞了一場zoom,主因看到市場先生近期的一些blog文,指他傾向把多餘資金放銀行定期存款,靜觀其變,不輕易入市。當晚市場先生詳細分享想法,加上巴黎兄的評論,內容非常寶貴。
哈哈,拿到頭名,純粹支持,今年會否有新書出!自己友
回覆刪除今年無新書,有舊書新版,或會加點新內容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