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提到一個簡單的MPF操盤方法,主要以一個進取組合(如恒指基金)與一個保守組合(如保守基金),於市況高低時調來調去,這就能做到高位鎖定利潤,低位買入更多單位的效果。
影片上載後,有留言者分享,他主要利用股息率為依歸,於不同的指數水平作不同的分段注碼操作,簡單易明,今篇文章說些具體操作。
何解不用市盈率作基準?主因近十多年恒指的市盈率出現變化,以它作基準似乎需要調整,但調整過後又失去了數十載的歷史數據支持。
回看歷史數據,恒指的平均市盈率,近20年與近30年,同樣約為14倍,看來相當穩定,亦有很強參考性。但若只看近10年,其平均市盈率只有不足12倍,低了不少。
事出必有因,估計與2007年修改了會計制度有關。修改後,上市公司內的不動產公平值變動需要按盈損入帳,所以盈利出現很多水份,盈利增大了,令市盈率看起來低了很多。故此,拿另一個數字作操作基準則比較具穩定性,這就是「股息率」,一眾上市公司盈利水份如何也好,現金派息也沒多大改變吧。比較下,恒指的平均股息率,近20年與近30年都是差不多3.3%。而近10年約3.46%。此數字看來30年來都沒有多大改變,參考性較強。
恒指中位數約為28700點,股息率為3.46%,當然隨市況高低,數字亦有高低。按統計學計算近10年的標準差,約為0.41%。
若要操盤,可拿5個位置來處理:
第一個位置:平均值加兩個標準差,即4.28%,化作恒指約為23200點;
第二個位置:平均值加一個標準差,即3.87%,化作恒指約為25700點;
第三個位置:平均值,即3.46%,化作恒指約為28700點;
第四個位置:平均值減一個標準差,即3.05%,化作恒指約為32600點;
第五個位置:平均值減兩個標準差,即2.63%,化作恒指約為37700點。
操盤動作如下,例如MPF戶口內累積了80萬元,可把它分成4份,每份20萬元。今天恒指於近27000點水平,處於「第3個位置」,所以可安排兩份錢(即40萬元)於「進取組合」,另外兩份錢(即40萬元)於「保守組合」。當大市升過32600點,可把額外一分錢(即20萬元)從「進取組合」調到「保守組合」。若再升過37700點,可進一步把一分錢從「進取組合」調到「保守組合」。當大市下跌,每下跌一個位置,就可以把一分錢從「保守組合」調回「進取組合」,一直跌就一直調,直至跌破23200點,所有錢都會放到「進取組合」。
另外,每月供款的「新錢」你可自由選擇與操盤,按市況決定把新錢供進「進取組合」還是「保守組合」,這部分金額相對少,隨心就可以。
這個簡單的操盤方法,大概能做到一直低買高賣的效果。一篇文章講完,因為實在太簡單。心法與操作如此,當中可有更多變化,例如分幾多份錢?進取組合的主體是否恒指?
若不太明白背後理念,建議細心回看筆者的影片。尤其發現有人剛巧倒轉了操作,見市低時就害怕,所以反而把MPF調至「保守組合」,實在要用心研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U7IiClCRg
文章來源:imoney
请问上网那里可以找到恒指平均股息率?谢谢
回覆刪除恒指官網。
刪除若果已經有買賣港股的朋友,再將MPF投入恒指會否太集中?
回覆刪除集不集中,視乎個人喜好啦。
刪除其實最簡單往往最有效. 懶人投資盈富基金都可以咁操作,而且回報都唔錯,至少一定跑贏指數先. 至於MPF我會分3份, 保守,債券,股票. 都系睇住PE做人, shift黎shift去. 可以食賣股票初期跌,債升個一段.
回覆刪除都幾好。
刪除請問除了盈富基金,香港還有沒有其他看恒指跑的股票?
刪除在說強積金內的指數喎
刪除喔喔,明白!一知半解,讓你見笑了
刪除加油啦
刪除多謝止凡兄優化小弟操作,不過有標準差之後就唔係整數,可能有D難記,純為簡單舒服,我都係用番整數。
回覆刪除最緊要啱自己吧。
有關MPF,坊間大部人都唔鍾意,原因都係嗰D啦。
先講睇法,我其實讚成。
政府點解推MPF好明顯,等市民退休仲有少少錢,唔使即刻攞福利,政府就養少幾年。
作為打工仔,其實我覺得真正有影響只係實施第1年,因為真係少咗5%人工。例如10000人工,實收9500。
到第2年,假如我生活係要10000,我就會諗方法,增加實收入去到10000。
到行順咗,真正俾多10%其實係老板。
有一個論點,住公屋影響上流。
其實我同意,原因係唔少公屋居民因為生活壓力細,可以接受較低收入而生活到,往往做份普通工,唔會主動搵機會,就算有機會送上門都驚青唔爭取。結果一過十幾廿年,收入都係差唔多。相反,如果生活迫人,一定會想盡辦法。
講呢點,因為同MPF一樣。為生存,我嘅收入起碼要係生存底線吧。當然社會永遠有少數頹人,不務正業。
講明,唔係歧視公屋仔,我3X歲前都係住公屋,上面亦只係講部份居民係咁。
希望這番說話遇到有緣人啦
刪除謝謝分享,師兄有這種反思很厲害。
刪除習慣的安逸真的會使人懶散。
就像止凡兄一篇舊文窮爸爸生窮兒子中提到,習慣及時行樂的人,遇到機會也未必懂找緊時機逆轉。
哪一篇文章?有冇link?
刪除是2010的舊文內容,文中提到背景差不多的兩位爸爸,但因心態跟製訂計劃的目光遠近不同, 導致後來兩位爸爸的財務狀況差距愈來愈大。
刪除「窮爸爸跟富爸爸的人工差不多,他們都擁有財富,窮爸爸喜歡及時行樂,過盡奢華生活;富爸爸決定長遠投資,將錢存下來。」
我在想, 如果窮爸爸在生小孩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財務問題, 重新檢視自己的計劃, 而不是習慣安逸繼續享樂的話, 說不定今天有兩位富爸爸。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3.html?showComment=1582805472758#c2221655457757444828
哦,原來是這篇轉載文章,又有機會重溫一下。
刪除感謝分享。我一直都是利用恆指PE去調整MPF恆指比例。以後又多一個新方向去想想自己的MPF投資了。THX
回覆刪除我在類似設定的時候,用的是直接恆指的水平,然後才利用股息率核實對自己現金流是否有足夠防守力。但得出的結果並沒有大分別。能不能跑贏大市是其次,保持倉值的穩定則頗有效。
回覆刪除其他Blogger對類似建模曾經有頗為仔細的討論,值得一看再看。
T
多謝分享,不過太複雜,可能好多人看不明白
刪除假如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參考我於2017年9月11日星期一在鍾兄的blog文《Ben Graham資產配置指引》下的跟帖,如何運用Graham這個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去管理強積金,鏈接如下:
回覆刪除http://bennychungwai.blogspot.com/2017/09/ben-graham.html#comment-form
我推薦匯豐的恆指基金與環球債券基金
前者由2013年至2019年這7年的回報率是87.53%,看這裡:
https://www.hk.morningstar.com/ap/quicktake/returns.aspx?PerformanceId=0P00008SUC&activetab=TotalReturn
在Morningstar的“星號評級”排4星(2020-01-31),看這裡:
https://www.hk.morningstar.com/ap/quicktake/returns.aspx?PerformanceId=0P00008SUC&activetab=TotalReturn
至於它的收費,Morningstar上說是1.3%,但資料非常舊,是2018-06-30的資料,我在aastocks那裡“開支比率”說是0.8%,看這裡:
http://www.aastocks.com/tc/mpf/compare.aspx?comp1=600274&comp2=
至於匯豐的環球債券基金這7年的回報是:14.96%,看這裡:
https://hk.morningstar.com/AP/quicktake/returns.aspx?PerformanceId=0P0000MPRT&activetab=TotalReturn
Morningstar給它5星(2020-01-31),看這裡:
https://hk.morningstar.com/AP/quicktake/overview.aspx?PerformanceId=0P0000MPRT&activetab=Overview
在回帖裡,有一位史提芬的blog友問我:“請問會否將MPF轉至強積金保守基金更加安全呢?”
我當時去香港的Morningstar網站隨便查了幾個所謂的“四個強積金保守基金,分別是匯豐的、友邦的、中銀保誠與中國人壽的強積金保守基金”,我的天!沒有任何一個的收費能夠cover費用,所以是越存錢就會越少,而且Morningstar半星都沒有!試想想,7年的總回報遠低於它7年的收費!就好像非洲落後國家的酒店,廁所在室外還很臭,收費卻很貴,你說值半顆星嗎?香港政府竟然容許這種沒水準的基金進入老百姓的MPF裡,那不是欺人太甚了嗎?
“沒有任何一個的收費能夠cover費用”是“沒有任何一個的收益能夠cover費用”之筆誤,見諒!
刪除我早想到,這篇的留言分享一定少不了Ch兄的。
刪除投資股票長期能夠賺得到錢的要訣是:Buy-Low-Sell-High
回覆刪除投資MPF基金長期能夠賺得到錢的要訣也是:Buy-Low-Sell-High
投資股票Sell-High賺到錢後落袋為安。但是,投資MPF的基金賺到錢後不能落地為安,怎麼辦?簡單!你必須找出一個將你賺到了的錢可以放心的“安全港”,我戲稱之為停車場-你暫時在那裡拍車。通常債券基金與股票基金(香港恆生指數基金裡含著50家大公司作為其成份股)大部分時候是負相關的。目前全球是低息時代,匯豐的環球債券基金除了能保護好你賺到的錢之外,還能有小小正回報-7年的回報是:14.96%,已算不錯,對吧?
如何認識香港市場的高或低?如下:
一、股票市場能夠賺錢獲利的要訣很簡單:低買高賣。賠錢的要訣是:高買低賣。
二、學會如何叫做「低」,如何叫做「高」。
三、Graham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的第3章就是教導我們如何Price The Market-如何為市場定價估值。
四、為市場定價估值需要3個長期數據:一、長期的市場價格。二、長期的市盈率。三、長期的股息率。
五、恆生指數的網頁有46年8個月後二者的每月數據。依據它所提供的數據計算出恆指長期平均市盈率是14.22倍,派息率是3.63%。
六、依據Graham對美國市場的判斷,它的長期平均市盈率14倍左右,與香港相近。當市盈率高於20倍時就是危險地「高」,低於10倍就是具吸引力地「低」。
七、恆指近10年來的市盈率平均值遠遠低於14倍,而是11.99倍。那麼,依據比例,恆指目前的危險地「高」的市盈率應該是16.86倍。1月26日恆指的Price是33154.12點,市盈率是17.75倍。原來香港當時的市況已經是危險地「高」了。
八、香港的市場約80%的時間裡是很難賺得到錢的,能賺得到錢的時間只有20%。依據比例,具吸引力地「低」的市盈率是8.43倍。2016年2月12日出現了,恆指的市盈率是7.56倍。
九、在具吸引力地「低」的7.56倍買進的話為什麼能夠賺,因為它已經從它的10年平均值11.99倍下跌了37%。假如你真的在那個能夠賺錢的時間點買進並持有到2018年1月26日具危險地「高」的17.75倍賣出的話,你的利潤是:135%。
十、為什麼我們都不能賺錢?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那80%時間裡瞎忙,而在那20%時間無所作為。如何補救?以下五點缺一不可!一、資金。二、知識。三、耐性。四、紀律。五、勇氣。其中知識最重要,因為能讓錢賺錢的是知識。所以,想在股票市場賺錢必須讀書。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必須精研細讀。
當你學會了Price The Market之後,接著你繼續去學如何Price The Stocks,在市場上穩步地賺錢就變得容易得多了。千萬不要猜測市場短期內會跌多少或漲多少,專家都沒有半個做得到,英文就是兩個字:God knows!而是跌下來與升上去之後你為它定價估值(To Price與To Value是同一事物的一體兩面!),再判斷它究竟是危險地「高」,是具吸引力地「低」,還是Moderate。市場約80%時間是Moderate與危險地「高」的,真正具吸引力地「低」則只有約20%,所以,你必須自己認真學習。再說一遍: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必須精研細讀。
市場在絕大部分時間都是Moderate與High(佔80%),你能夠賺得到錢的時間約為20%,可參考澳洲長達120年的統計數字:
https://www.marketindex.com.au/sites/default/files/statistics/historical-returns-infographic-2019.pdf
由0%-10%向右直至60%-70%的那兩年(1975與1983),假如你在這97年佔81%的年度裡(所謂的Positive years)忙來忙去、尤其是最右邊那兩年買進任何東西(包括指數基金ETF),你都是實踐了Buy-Moderate/High。
只有在左邊那23年佔19%(Negative years)、尤其是最左邊的-50%至-40%的2008年買進,你就真的做到了Buy-Low。
買指數基金與指數基金ETF應該也好好地讀John Bogle的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Fully Updated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與William J. Bernstein的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這兩本書。慢慢建立起正確的投資知識,日後就能靠著建立起來的知識一直錢賺錢,這是投資自己的最好方法,同時也是日後你選擇住在另一個國家(最好跟中國隔一個洲,中國在亞洲,你在歐洲,澳洲或北美洲!)一直能夠活得好好的最重要的本錢!
刪除John Bogle,生前真的有不少貢獻。
刪除請教止凡兄,將股息率化作恒指是如何計算?
回覆刪除股市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