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星期日

時不與我 vs 天時地利

今集的財經透視有鍾兄訪問,看見身邊一個個卧虎藏龍的blogger開始經常在各大傳媒中出現,訪問、出書、專欄、開班分享,每次看到都感振奮。鍾兄提早退休了,時間多,身體力行去幹這些事情,平衡一下市面上部份歪風邪氣,絕對好事。




看了訪問內容,主要講述有關電腦市場被智能手機替代了,而聯想的手機業務發展又不是特別亮麗,業績差也是無可厚非的。

智能手機的面世,實際上衝擊了多個行業,除了電腦行業,還有電子相機、手提式收音機、mp3、手提式遊戲機等,相信不用解釋太多,大家都會明白的,這些行業可謂時不與我,天要亡之,非戰之罪。反而,一些傳統相機與黑膠碟市場又還可以,在電子年代,突然有更多人喜歡懷舊,生意反而好起來。

市場需求每天在轉變,多得Steve Jobs讓我們有今天的智能手機,亦使不少科創企業有海量的創業空間。今天只要能捉到市場需求,在家中寫個app,隨時會變成億萬富豪,當然成功率不會高,但成本也不高,年青人何樂而不為呢?

不久前看過gogovan創辦人的訪問,他們亦是走這個科創方向。我也用過一次gogovan,當時與家人一起拿著旅行箱,希望從銅鑼灣回家,整個過程感覺不錯,尤其叫車時我們不太清楚自己在哪,司機聽到我們指身後的大樓是哪一座,便即能準確知道我們的位置,叫我們站著等他一會就是了。未幾,車就駛到我們身旁。

只不過最後下車時有點誤會,因為我與家人的落車地點不一,當我下車之後,家人希望司機能繼續多走幾個街口,大約只是數百米路程。可是司機堅持不載,指這不是的士,只能有一個下車點,除非多加50元,這算是我這個客貨車的新客人經一事長一智的事件。

話說gogovan的創辦人原本於外國留學,畢業後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於是回港創業。起初在飯盒上賣廣告開始,意思指免費向食肆提供印有廣告的盒子,使飯盒不再是單調的白色,而生意的收入來源就是向下廣告的客戶收費。

這個飯盒生意漸漸搞大了,卻出現運輸問題,起初向客人送幾百個有廣告的飯盒還可以,但之後每天需要送的飯盒數量以萬計,每天打電話安排客貨車也花了兩小時,有時由於太混亂,安排車的指令也重覆了,處理不來。

之後,他們就聰明地把司機連絡組合成一個whatsapp群組,又把不同司機的過去工作優良與否都記錄一下。當時他們在想,如果他們遇到這樣的問題,其他人應該也有同樣問題的。後來飯盒生意沒有搞下去,反而發展出gogovan這個模式,這個app可算是誤打誤撞而生。

今天不少人都會認識gogovan,可能以為他們都富甲一方,是透過app賺了過億年青富豪。原來其創辦人的生意路不容易走的,他們表示起初有年半時間也是沒有人工的,之後靠融資平台,才可以開始資薪。他們指雖然一直有天使投資者注資,但其實每次的過程都不容易的,可以想像,要人把數百萬元投到這些未有盈利的生意上,會被挑戰得多厲害呢?願景計劃又要有多周詳?這絕對不似向政府申請什麼基金般寫個報告就行的情況吧,而且,一旦融資不成,生意立即玩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比較擔心gogovan的財務情況,始終到訪問當日,這個生意還未能不靠融資而達至可持續,創辦人指每月需要花100萬美金,而他們剛開始嘗試收錢,經考慮後希望向「大旗」(即長途客)收取車資的一成作為服務費。

今天我不清楚gogovan的運作如何,情感上很希望這幾位香港年青人可以成功,之後更能像uber一樣發展到全世界,為香港人爭光。當然,生意發展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難,例如生意重心在於一個app或一個點子的話,其可抄襲性很高,希望他們能應付挑戰。





15 則留言:

  1. 我也用過兩次 gogovan, 很方便客戶及提供服務者。還有 uber, deliveroo 及 food panda,等,他們也能做到三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成功解決市場需求,不過總會損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刪除
  2. 偶然也用Gogovan, 感覚很方便且收費不貴。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呀,當日的收費比的士還要低。

      刪除
  3. 個人寧願用傳統方法,不會用Gogo。

    回覆刪除
    回覆
    1. 傳統方法,指call「雞記」?

      刪除
    2. 對,gogo嘅得,就喺那些call台嘅失。用開有感情,唔想那些台姐無得撈,終有一天,我們嘅工作也會被新科技取代......

      刪除
    3. 諗起以往大部份的士也有的士台, 方便司机問路, 接客及家人找司机. 司机們都說的士台小姐很燥底的, 但因為確實有需要, 所以也以包容的心繼續使用. 后來有手机, 然后有了智能手机, 今天好像只有少量的士仍有JOIN的士台.

      刪除
    4. 其實這不是gogovan取代這些工作,而是科技,即使今天沒有gogovan,也會有別的科創企業取而代之,身處於「時不與我」的行業,就是面對這個逆勢。

      刪除
  4. 說的是貨van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明白你意思,其實我也見到有些台都在轉營,加入科技幫助它們的發展。

      刪除
  5. 匿名3.4.17

    創辦人的創新同創業精神,,
    真係好值得尊敬同學習的,,
    有時睇下佢地的故事或事迹都會好鼓勵自己更加努力d,,
    所以真係又一勵志故事,,
    like,,
    努力,,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很喜歡看這些故事,看得多,自己有時都會有種始業的想法,哈哈。

      刪除
  6. 暫時技術可並存,GOGOVAN,雞記,第三方APP,相熟司機,邊樣方便夾到用邊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互補不足,這是最完美的結果。

      刪除

分析巴菲特入市,還有意思嗎?(止凡信箱) (經濟通)

見全文 請稍移玉步到Patreon 《 分析巴菲特入市,還有意思嗎?(止凡信箱) (經濟通) 》 按"免費加入"成為免費Patreon會員,Patreon版面可讓你選擇以google/ facebook之類的身份登入,詳情可 按此了解 。 重要連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