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數個月前的一個週日在家看ViuTV,看到一個外國的科學節目,談及人類思考的偏見。我很喜歡看這類節目,邊看電視邊增長知識,既可消閒,又可學習,比起看無聊劇更好。
該科學節目是源於一個科學實驗,實驗請來一班在美國政府工作的專家,每位都受過數據分析的訓練,當中有一位是入職不久的新鮮人,其他大多是數據分析專業中的「老屎忽」。
實驗內容是先把大量數據給予他們作分析,而這些數據應該引領到一個恐佈襲擊的結果,接受實驗的人需要破解這一個恐襲的事件。其實這應該是這班參與實驗人員每天都在做的工作,收集大量數據作出分析,希望從中得到一些事情的線索。
在這班人之中,最後成功答對的就只有那位入職不久的新鮮人,其他數據分析專業人員都答錯了,在節目中看到他們表情相當失望,始終自己日日夜夜都在這個範疇工作,怎可能失手呢?
設計實驗者解釋,原來大部份專家都不知不覺地存在著偏見,透過訓練,我們可以加強記億、分析、思考等能力,但卻不能解除偏見的盲點。反而,入職不久的新鮮人卻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對這些數據分析毫無偏見,單純沿著所學的數據分析方法作出分析,最後成功得出答案。
看到這裡,本以為節目中所提及的這個「偏見」大概是談及一些個人判斷受個人經驗所影響,例如當看到數據反映出一些與自身記憶中某次經驗有相關的影子時,思考的方向就被影響了,不能得出完全理性的思考結果。
然而,節目再多舉一個實驗,指這些偏見其實可以來自心理,而不只是經驗。另一個實驗是這樣的,負責人在街頭設計了一個實驗,找途人作一些賭博遊戲,贏了就可以選擇繼續下注或拿錢走,很多人在贏錢後都會選擇拿錢走。但當實驗設計令途人先輸掉一些錢時,很多途人都會選擇繼續玩下去。
這是人性及心理,在贏錢的時候,思考較為理性及謹慎,但輸錢的時候就有思考上的偏見了。常聽到一些賭仔教條指「贏要谷、輸要縮」,即贏錢時要加大注碼,輸錢時卻要減少下注,原來這是提醒賭徒要違反天生的偏見。
到節目最後就最精彩,因為談到行為心理學。曾經有學者成功把行為心理學放到華爾街上去,最後獲得諾貝爾獎,但所得的諾貝爾獎是經濟學而非心理學,因為它否定了一個傳統假設,即「華爾街中人的行為是理性的」這句話並不正確。
尤其在金融海嘯之後,這更是多位學者研究人類行為心理的課題。還記得贏錢時理性,輸錢時卻出現偏見的街頭小實驗嗎?金融海嘯就是一個很大的驗證地方,證明出事時,人類的行為是多麼的不理性。
最諷刺的是有研究員希望從猴子身上找出這樣的行為,她先教懂猴子一個買賣認知,讓猴子拿一個銅板交換果子。之後,就是要讓猴子有選擇及抵買的概念,在猴子面前出現兩位研究員,一位拿著一個果子,一位拿著三個果子,讓拿著一個銅板的猴子去選擇,發現猴子會選擇三個果子的那位作交換,真聰明。
之後實驗再複雜一點,希望找出猴子與人類有相同的偏見。一位研究員先拿著一個果子,收取猴子的銅板後,在它面前加多一個果子,另一位研究員拿著三個果子,收取猴子的銅板後,在它面前拿走一個果子。即猴子其實與哪位研究員作交易也好,最後都會得到兩個果子,只是一位就一加一,另一位就會三減一,結果並沒有分別。
兩位研究員同時在猴子面前出現,一位拿著一個果子,一位拿著三個果子,看看猴子會向誰作交易。記得之前猴子面對這個情況時,很直接地一定選擇拿著三個果子的研究員,但結果是猴子走向只拿著一個果子的研究員作出交易,證明猴子因為之前有被拿走果子的經驗,就好像輸錢的感覺,所以影響了它的行為,寧選一個果子,也不選三個果子。
原來這個思考上的偏見是與生俱來的,常言道「普通常識不普通」,皆因要擺脫這些思考上的偏見,所需要的只是普通常識,但這個已經不簡單了,巴菲特的拍檔芒格對這些常識的應用特別厲害。每天在股市樓市上看到不少現象,能應用多少這些心理學的常識呢?
相關影片:
是哲學,思考的藝術。止凡你好,我係睇到個標題而禁左黎睇既一個大專生,十分有趣既研究,但好耐之前已經睇過類似既探究。
回覆刪除熱鬧小斑馬
還在求學,早點了解投資理財之道,對你有益,不妨多來。
刪除好的 我會抽空黎睇睇。
刪除Btw 我覺得市場出價成日變 隨機模式咁變化 即使再準確既分析 都難以百分百確保所有分析係全面 如果因為買入價同市價有差異而覺得自己搵少左錢 我覺得好無謂 咁既比較無咩太大作用 如果當初買股票係睇好公司同信管理層既管理 短期內價位上下好正常 但over長期黎講一定會表演出佢地公司既質素
熱鬥小斑馬
想不到小斑馬還在求學中,也能說出點點長線投資的概念,不錯吧。
刪除同意這個諗法,好似買入的股票,今天一下子由9元升到11元,但明天跌返去10.1元,相比起今天由9元升到9.5,明天再升到10.1,後者心情應該好一點,前者應讓感覺輸左錢咁~
回覆刪除相信不少散戶也有這感覺。
刪除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身邊總會發現各樣心理學現象發生,不論自己、家人、朋友、同事都會犯下思考上的偏見與謬誤,皆因大家都係平凡的人類。在不同領域上如果能夠好好認識這些心理偏見並加以運用能夠為自己獲益不少。
回覆刪除另外推薦幾本入門導讀書比各位對呢方面有興趣網友(好似在之前止凡兄blog中提及過):
《思考的藝術》
《行為的藝術》
台灣有youtuber介紹過呢兩本書:
冏星人
https://youtu.be/Vjaczo1g7qY
啾啾鞋
https://youtu.be/H9QT7uvCez4
多謝Tony兄再次推介,有時間看看。
刪除令我諗起一本書"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各位有興趣可以睇吓,但唔好睇中文版,有好多錯誤及語句不通
回覆刪除可能翻譯版本也各有不同,內地與台灣也會有不同翻譯本。
刪除不妨留名方便交流。
呢本正, 作者本身是諾貝爾獎得主.
回覆刪除我指thinking fast and slow
刪除明白你意思。
刪除《快思慢想》是一本能令我重複看第二次,並且在看會使用螢光筆標示重點的書。
回覆刪除這種書對我來說,非常少見。
看來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刪除諾貝爾獎無心理學獎的
回覆刪除有: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
多謝補充,不妨留名方便交流。
刪除Ken Wan
刪除之前打漏了
謝Ken兄。
刪除股巿就是人的心理戰場。
回覆刪除我的教授講過,有隻股票由10元升到11元,再升到12元,你買入因為你覺得會再升到13元,that's the reason why you lose money, 同理,有隻股票由10跌到9元,再跌到8元,你無買入因為你覺得會再跌到7元,that's the reason why you can't make money
這是一個很好的命題,以前曾寫過一篇文章,試從價值投資角度去想這問題。
刪除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4.html
成功的經驗和快樂的感覺同樣會令人產生偏見。有投資者在股票A上賺了大錢,之後就繼續想買股票A,就算有負面消息都當睇唔到,繼續尋找股票A的利好消息來自我肯定一番,但這行為其實在加強自己的偏見。
回覆刪除這也有道理,所以莊家們喜歡造就一些以前被炒過的股票號碼,也是捕捉散戶喜歡翻炒的心理。
刪除買電器都要看說明書啦, 但用自己血汗錢買股票, 大部份都不知道股票市場是如何運作, 只知道賺差價, 搞到股票市場好似賭場, 救命呀 SUNNY
回覆刪除這現象不難見到,可惜。
刪除我也贊成買賣股票應要明白股票市場的運作。思考點:我首次買樓時,似乎對樓這些東西也是不求什解的,但就窮一生積蓄再加按偈買下去😲。
回覆刪除一邊買一邊增進知識,還是先增進知識才買,不同人不同取態吧。
刪除個節目叫咩名?想睇下
回覆刪除記不起了。
刪除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