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影片中的故事,若以主角這樣花費的概念,月入三萬元實在不算什麼,因為租樓、養車都花掉大半,影片中的9000元屋租,加上5000元上寶馬車會,這些數字其實我都認為已經計少了,例如養車的停車場、車油、保險、維修、間中被罰款等,除供車的5000元的支出外,應該還有很多吧。
相信以故事主角的消費態度,就算月入六萬、九萬,還是不足夠,因為他應該會相對提升個人消費,令生活落得差不多的境地。例如,主角結婚買了樓之後,月入三萬的他又要節衣縮食地供樓,連跑車都要賣出。假設一天他月入六萬,相信又會多去旅行,換一間更豪華的物業,買回跑車享受。到他月入九萬時,更可能加入一些高級會藉,玩下遊艇之類,又換更豪的物業及跑車,永無休止。
這影片把一種年青人的消費心態說得很合理,思維就是被一份工作控制著,月入三萬,結婚買樓之後就鎖死了自己所有機會,把這個社會現象說得很不合理,其實自己走入了死胡同裡,更吸引一班思想接近的年青人,一起控訴,似是在分享失敗。
更可取的做法,可以多花時間了解一下其他思維,積極地學習及想辦法如何跳出這個「老鼠圈」,走上「快車道」。例如月入三萬,如何提高這個收入?是否進修可以有幫助?檢視一下現在的工作有前景及學習機會值得繼續投入嗎?是否一輩子都只是月入三萬?除主動收入外,如何增加被動收入呢?支出又如何可以省掉?無謂的支出能否轉化成有回報的支出?例如,進修可能多了支出,但相對於每月交租9000元取得一個私人空間來享受、打遊戲機,哪個對未來更有價值呢?
生活講求平衡,凡事有因必有果,今天年青人花很多精神去控訴、抱怨這個社會,有些更正面的路,他們都不會選擇,平衡被側重了「享受」一方,這有何結果,可想而知。不排除某部份年青人可能又真的不知方法,而非「知而不為」。所以,不妨多花時間去找方法。另外,亦可對月入三萬元的處境確立認知。
看到蘋果日報分析了在香港月入三萬元的位置如何,它假設將全港打工仔收入,由最低排到最高,1是最低,100是最高。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5至6月調查結果,月入中位數1.48萬元,就是第50個百分位數。而第10、第25分別是8,000元及10,500元。第75及90就是23,000元及37,600元。這代表月入三萬元,大約介乎第75至90中間。在香港算是最高收入的25%。
曾經有朋友入政府當專業人士,當年起薪點近5萬元,但他不認為自己人工高,當年我話這樣的人工絕對是全港頭10%,他更兩公婆都是這個人工,更是頭5%的家庭收入之內。當時他就以為身邊不少朋友都有這個人工,所以不覺得自己高,還不時抱怨不夠錢用。
近期看到其他blogger經常分享物業買賣,很奇怪,他總會把年薪超過100萬的打工仔說得「通街都是」似的,其實不妨看看下圖的數字,可以對自己的收入及在社會上的分佈有更清晰的概念。
我不知道影片選擇月入三萬時知否這收入在香港的位置,為何不選一個月入8000元的個案呢?8000元所面對的問題應該更嚴峻,只不過這可能代表不到有學識又剛出來工作的年青人。以故事中的思維,就算選個年薪過百萬的個案,一樣可以是「月光族」,因為問題出於概念之上,並非金額之上。
圖中只是記錄了薪俸稅的收入分佈,還有不少人的收入不是以薪俸稅來計算。我反而有興趣看看有否統計一些被動收入的分佈,我估計不同收入的百分比應該會更少,因為有被動收入的已經是少數人了。可惜,這絕對是難以統計的,被動收入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政府都難以準確追蹤你的被動收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0BiS1T23qA&list=PLNeDHJwo46fllHEZbOmULssEZPAQluPhX
止凡兄, 年入百萬, 我估我BLOG LIST 都有三個。
回覆刪除現實當然無佢班收租仔咁誇張,不過如果你年入百萬或二百萬,尤其做生意,你交稅個陣就會左度右度計到盡,結果收入會少左好多(例如出糧比自己唔會太多。。。但都會出比自己,都拉低左薪俸平均值)
我還是看數據,只能說你的blog list集中了不少高收入人士。然而,這個是薪俸稅的表,做生意的不算數,當然做生意又出糧給自己自然有薪俸稅,但生意人與打工仔的比例,可能是1比99吧,哈哈。
刪除你又說得對(我和你BLOGLIST 都係個堆人呢)!
刪除另外, 果班細價收租仔, 只係想講"一二三百萬唔係錢, 算得係乜" 來突顯自己好犀利, 因為除左哂資產佢地無野突出.
止凡兄有美滿家庭, 佢地無; 有專業學歷, 佢地都無....
果件求死隊長咪典型. (如太過火請見諒)
人比人,比死人,我認為知己不足更重要。
刪除止凡兄將來可考慮拍一段《月入三萬的香港人:被動收入篇》的影片,比起原來的影片意義更大。
回覆刪除要找你當男主角了,哈哈。
刪除絕對認同止凡兄所講係"概念"問題。
回覆刪除小弟身邊有不少人都說生活艱難,由月入10000$-30000$左右都差不多是這樣說,整天都在抱怨~
小弟認為其實月收入多少固然重要,但"心態"才是根源。曾經我都因為某些事令自己負資產,現在月收入約11000左右,對我來說不高也不低,畢竟以現階段能力認為自己有這個數算是好了。現在我也會去享受下,也每月定期存入一個"最低數"入股票戶口,始終我相信,最初看似不會看到什麼成果,還會被人說這樣投資不好等等;然而我認為這"因"已開始種下去,我不相信自己只靠人工能有多少成就,現在倒也很享受,因為這不止是金錢上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心靈和思維"上的投資,一點一滴累積。
學會價值投資能讓自己在任何事上都能更平靜、宏觀,危機來時也不會滅頂。看似很慢,實情各方面都已一起前進,這是學價值投資得到的少少啟發。
當然我認為收入多少不是問題,買樓與否或許有很多人都說怎能不買?的確現今社會消費/儲蓄艱難了,但不是完全不行,只是看自己怎面對。
這些人享受其實可以,但亦要有準備接受自己儲不到錢/上車等等,自己是怎樣生活的人,也要負責任點面對有機會發生的結果,而不是只認為是"社會責任" 。就像一些愛賭博的朋友,中波中馬是實力,輸了一定是打假波,造馬。說這些倒不如檢視自已的弱點,就好像(jim rogers)所言,我們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認錯。
謝謝止凡兄一直無私分享:)
Setcol
多謝Setcol的分享,很喜歡這句話:「就像一些愛賭博的朋友,中波中馬是實力,輸了一定是打假波,造馬。說這些倒不如檢視自已的弱點,就好像(jim rogers)所言,我們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認錯。」
刪除正如你所言,價值投資是全方位的,不只是金錢上,連人品、氣質、身心都會改善。感覺你有一個好思維,成功機會不少,亦可以多影響身邊朋友吧。
我是兩星期前好奇看的,本身很有創意及拍得不錯。終於等到止凡大師出 post. 大師分析得透澈。自由看完后只想到「因果」,然後跟自由嫂分享,看完后她說「拍得很好,但我只看見因果」:D 看來我倆都是悶人。
回覆刪除能看見「因果」,果然是禪師。這的確是問題所在,若不花時間研究檢討問題,這自認為是生活困難的情況,只會繼續重複出現。
刪除禪師又出沒注意 XD
刪除哈哈。
刪除其實影片一看完 當時第一種感覺
回覆刪除9000+5000已佔當事人 人工接近50%
所以有這樣的結局是很平常
胖胖
的確如此,而心態不改好,就算賺十萬,花費也會提升不少,甚至由於財商欠奉,越高薪,需要處理越多錢,處理不來令負債累累也有可能。
刪除李嘉誠賺的錢一世怎花也花不完,但也是過著樸素的生活,我想這是lifestyle問題。最近報紙有長輩一口氣拿數百萬買樓,上一代的人儲蓄能力真不是現今八、九十後可媲美。
回覆刪除不過這樣的儲蓄者,終其一生的儲蓄在這個時間買樓又所為何事呢?這值得研究,若知詳情,可能看出儲蓄者的財商。
刪除我也被這個案吸引了,詳看後發現原來那數百萬是出自那位婆婆的兒子,又一個政府福利錯配的例子。
刪除為何是福利錯配呢?不太明白,所買的樓是資助房屋嗎?
刪除我在昨天的即時新聞看到的,綠表居屋,抽中一炮過full paid。
刪除哦,原來如此。
刪除最重要是量入為出,否則就算像許司長賺卄幾萬一個月都要破產。 權
回覆刪除許仕仁的確是一大經典。
刪除而家D八九十後, 歎紅酒, 食生蠔, 一年飛幾次旅行, ip5未壞就買ip6 plus, 拍拖又冇小朋友冇工人仲養架七人車
回覆刪除一講到上車就話人工低樓價高
上一代D人未儲到舊錢前邊會咁架!
這的確是事實,不過上進的年青人還有很多,只是今天透過傳媒、forum、facebook之類,令不滿社會的聲音都很容易傳出來。
刪除我其實都唔系好明身邊有D人.,,.,
刪除賺得果一萬蚊多少少人工
點解一年可以捨得去一次長途幾次短途旅行,.,.,尤其系D少女...
系咪真系唔洗理未來.,,.,. :o
未來,他們可能不想去管,不懂去管,到他們想管時可能遲了太多。
刪除SK : My comment for this essay is EXCELLENT.
回覆刪除SK兄過獎了,希望多點年青人明白及接受文章中的點子。
刪除其實宜家既年輕大部分都係咁諗「人生只得一個黃金十年,要及時行樂,過左就冇,錢可以以後再搵」 小弟兩年前都係咁諗 一出糧都係行樂為先 儲蓄其後。其實這觀念沒有錯的 只要平衡到行樂同儲蓄計劃 ,只不過有部分年輕人將呢個觀念行動得太極端,例如用過度使用信用卡,未到月中已成月光族 ,人去旅行也要去等等,咁樣 ,搵幾多都會唔夠使~
回覆刪除小弟睇法係,旅行可以照去 ,但要係符合自己適當既理財計劃之下,就好似今日有個80後女保險用4、5年時間儲首期而又可以去旅行。
Derek所分享的很有道理,平衡的確很重要,側重哪一邊而失掉平衡,後果都不見很好。
刪除不是消費就是買樓? 其實好多娛樂享受都不一定要很多錢. 而且成就感和樂趣都會比消費飲食旅遊大. 如要依賴消費先活出人生意義的人真可悲...同道友賭徒無異, 一生都不會感到真正快樂.
回覆刪除息
很可惜這的確是部份年青人的錯誤理解,持這樣的生活態度,更難成功也。
刪除很同意止凡兄所講,這些問題很大程度是態度所致。如果唔改變態度,搵幾多錢都無用。
回覆刪除的確如此,年青人自己難以看到這問題的核心,可能當局者迷吧,又或者沉迷於大眾都認為的事情。
刪除成條片由開頭到終結,主人翁都未能儲錢...
回覆刪除其實這是主次問題,沒有最基本每月先儲蓄的習慣(例如10%至20%收入),繼而學習投資,所有其他生活會遇到的情境(例如住屋,結婚,生仔)必成為很大的問題...
未有足夠的儲蓄就去大額消費,即是未學行先學走,必定會跌親! 這條片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看畢整個影片,主角都還不清楚問題所在,正如羅渣兄所言,儲蓄及消費的平衡是需要處理好的。
刪除同埋片中主角冇財務知商, 唔識利用金錢去賺錢..結果只係係老鼠圈度跑。
回覆刪除這個錢搵錢的層次,就更加不要奢望這些影片會有。
刪除這是 needs & wants 的價價觀問題,人貴自知。
回覆刪除補充一點,相對我輩,年輕人不一定有很多錢,但一定有較多時間。
如果大家認同「時間=金錢」這句話,請善用時間。
你和李億萬的身家是沒法比的,但你和他每天都有 24 小時,視乎你如何運用。
與期花時間反對這樣、反對那樣,終日擔心被邊緣化,不如自我增值,裝備自己。
七十後兄這也是很積極的觀點,可惜今時今日,聽得進耳的年青人又有多少呢?
刪除止凡兄依篇文章另我諗起劉鳴煒事件。你一日唔儲,一日都唔會財務自由。儲錢唔一定要係為左買樓架,可以係為左增大被動收入。都唔明d人咁嬲做乜。
回覆刪除劉鳴煒事件也是值得討論的材料,讓我寫一篇文章分享一下。
刪除其實我覺得劉生講呢段說話 某情度上係冇問題
回覆刪除首先其實$15000 要存$3000 其實都係存左大約20%
但其實佢講左個重點出黎 就係無論如何都要存錢
因為如果唔存 到左樓價真係跌既時候,你都唔會有錢買。
到左個周期上番去 你依然係怨樓價高企。
其實如果你認為$15000,係好少,唔足夠你去存錢加維持生活,咁唔係更應該去爭取高人工
咁更應該去投資自己既未來。
日本照去、IPHONE照買,人工一路無加,到左身邊存錢既朋友上左車之後,會獨留原地,自怨自艾。
其實存錢 係一種習慣,唔係一種迫切性先存。
有句好好既說話──機會係留比有準備既人!
胖胖
無錯,不過可能劉生舉了一個不太好的例子,使大家看完整個訪問,著眼就只放在這個儲$3000論。
刪除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回覆刪除買樓其實是固定資產, 但自主樓不能產生被動收入, 除非使出:出租自住物業自己走去租住劏房去賺租金差額之絕招; 但唔好看小自住樓, 自住可慳租金或簡接自住~~出租自住單位去租細D地方賺租金差額.
回覆刪除自住樓也是可以產生被動收入的,我也經常運用財技達致這目標,未必需要downgrade自住單位質素的。
刪除到左係機會既時候,可以加按,當然要有番咁上下把握,同考慮
刪除同意,運用財技,需要很好的財商,否則後果嚴重。
刪除作為一個80 後, 看完了個短片,人工幾多真係唔係重點.
回覆刪除如果唔存錢的話, 真係咩都唔洗講。 唔好話買樓,電話都可能要用信用卡分期先買到.
自己都冇想過先享樂,再存錢。當我有一個更大的追求,就STOP 左了個想法。
時下的80 後係冇咩目標先會先享樂 (本人覺得).
其實不是說先享樂後存錢,還是先存錢後享樂的問題,而是人生應該有所計劃,完全沒有計劃的話,十年八載後,在財務上都沒多大變化,浪費光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