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飯局中分享了他的家人對已故母親留下遺產的處理方法, 止凡覺得相當有意思, 所以想分享一下。
話說十多年前朋友的母親過身, 留下了五十多萬 (港幣) 的遺產, 因為這位朋友家中有七兄弟姐妹,
照計每人大約只可分得七、八萬左右, 數目不是很多, 可能只足夠一家幾口到日本旅遊一次吧。有兄弟建議不要分掉這筆遺產,
可以把所有錢買入以收息為主的股票, 於是他們就開設了一個投資戶口, 買入中電、恒生、匯控 (都是派息穩定的大公司股票)。
這十多年來, 沒有誰特別打理這個戶口, 沒有經常「炒出、炒入」的動作, 但長兄會定期把股息提取出來, 請整家人吃頓飯。就是這樣, 一年有四次這樣的飯局, 包括團年飯、中秋、父親生日及清明拜山後, 一直維持了十多年。
每次都總是人齊的, 原因是長子說 :「阿媽請食飯, 不來自理」。投資五十多萬, 以 5厘股息計,
一年有25000元, 分四餐, 每餐數千元, 還未計算股票升值, 升值後的 5厘息會更多,
即股息亦不停地增加著。因此十多年後這個計劃還不需要吃掉本金, 理論上是好像諾貝爾獎的概念一樣, 可以一直吃下去, 永不止息。
透過這個計劃, 一家人的凝聚力加強了, 原本一些收入不高的兄弟不可能一年跟大家吃四次飯的, 因為一家幾口出來吃一次食的話, 每戶都要一千幾百塊, 這些「應酬」可免則免吧。但現在不用出錢, 加上以母親的名義, 免費出來聚舊一番又何妨呢?
如果當初把這筆遺產分掉, 可能不出一年, 大部份家庭成員都已經花光了吧, 但他們到今天還每年得到四次母親請的飯局, 這個遺產處理的方法實在太讚, 值得推廣。原來財務知識不一定運用在個人、生意等地方, 連家族遺產亦能處理到,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此文章首次在2010-3-21 發表於「取之有道」
台網連結:
http://www.findcpa.com.tw/1/post/2013/08/39.html
2013年8月4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止凡兄太高看中國人團結的智慧了,我咁多年來從未見過有邊家人在老人家過身後晤爭遺產的,在他們眼中利益高於一切fai3338851
回覆刪除哈哈, 如果遺產多, 兄弟感情又不好, 爭遺產就是指定動作。但如果遺產又不是多, 文章中的處理方法又不是不可取。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