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在恒生工作的朋友在數公司的不是, 當中包括公司高層玩弄辦公室政治, 令內耗不斷。其中一個例子, 是公司落單買入二百多萬元的新電腦及新系統, 誰知當貨到的時候, 管理層遲遲不發出換機指令, 後來更取消換機的計劃, 把所有已經購買的電腦報銷, 鎖進貨倉, 相信這批電腦在三兩年後就會過時, 公司白白損失資金。
後來朋友才知道是某些高層在玩弄政治權力所致, 跟員工處理事件對錯無關, 聽到這樣的消息反而令朋友更激氣。身為恒生的員工, 都會知道其母公司匯控內部環境亦差不多, 亦是玩弄辦公室政治相當厲害的地方。
另外, 止凡有朋友在渣打工作, 從來沒有聽過從他口中說出這些不滿, 相反, 他還非常滿意地說自己公司是高效率, 值得投資云云。
一家公司是否有效率地運用或賺取每一蚊, 這會反映在成本率之中。曾經在 forum上提出成本率 (比歐志華替匯控訂成本率目標還早), 可惜被人家話我「小學雞扮代表」, 他們認為銀行股應該看PB、看息差, 拿成本率來分析一定是對行業種類認識不足, 還指我是某公司的網上「打手」, 回想的確好笑。
其實我當時出文的出發點是巴菲特的節儉概念, 他說過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層花公司的錢時像花自己的錢一樣看成本效益, 他就會很放心, 亦令投資者很放心。所以當年所羅門公司出事, 巴菲特需要當臨時主席, 當時第一個會議就說他是坐地鐵來的, 更是自己付費, 表明公司各高層看待公司支出應有像看待自己支出的概念。今天巴菲特的私人飛機更稱為「The indefensible」, 實在有趣, 有這樣的大股東, 成本率多數能反映。
另一些公司是國內的龐然大物, 可想像內部會是如何的「皇朝文化」, 令效率變低。例如中人壽在一個如此大的中國市場, 但表現實在不濟, 沒有高增長, 還要負增長, 不是單指盈利, 連看保單收入亦是負增長, 實在不明白一家這樣地位的公司在今天的中國市場怎能做出負增長來。
還有不少公司的內耗亦需要關注, 好像合併後的港鐵, 內部的辦公室政治亦非常厲害, 經理層經常會因怕得罪高層而決定一些沒有效率的處理手法, 高層亦玩弄權力, 如不是無限地皮資源, 港鐵的盈利實在不高, 成本率亦不理想。
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筆者讀過很多理財書籍都談及富人與窮人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分別,最喜歡的一個觀察是富人較喜歡跟時間做朋友,相反窮人較喜歡把時間化作敵人,卻不自知。從日常的買賣行為,加上金錢走向(流入或流走)的考慮,可以觀察到時間是這行為的朋友還是敵人。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it is becos many things in 渣打 is outsource....
回覆刪除when you use 渣打 to buy hk stock, it is shown as USB ...@@
無錯, 但outsource唔好處就係quality難控制。
刪除真的不錯的觀點,為甚麼有這麼多的公司能不斷戰勝對手不斷成長但最終敵不過自己.朝令夕改,內耗不斷差不多解答了七八成的原因.
回覆刪除這亦令人難免想到,內耗最嚴重的公司,名叫香港.但這公司該走向何方,一樣令人困擾.
香港亦是內耗嚴重, 有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