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止凡出了文章談論有關香港電視(1137),再加上一篇討論其投資風險。但一些朋友的著眼點還是在發牌與否,他們一般不太懂看公司年報中的財務數字,所以習以為常地看一個投資只站在新聞、事件、概念、邏輯分析。
曾多次提過,從日常生活發現身邊有值得投資的公司,是可行的,但這只是第一步,不可以有個概念就衝過去投資,最終只會頭破血流。例如自己日日到超市買東西,不是百佳就是惠康,這兩家公司佔去全港超市八九成,即刻要投資嗎?
百佳是李嘉誠的,就算百佳盈利可觀,長實的一年盈利中百佳佔了多少呢?你付出的本金有多少是買賣百佳的盈利能力呢?惠康一樣,母公司Jardine又是一間龐然大物,業務種類繁多,為惠康買入Jardine基本說不通。
還有很多例子,某某飲料、便利店、交通、名牌時裝公司、金飾珠寶品牌等,太多股民聽一點,看一點,明一點,就說自己有分析過,說自己是學Peter Lynch的方法,從日常生活發掘投資項目,是價值投資。靠日常生活及報章上的「認知」就作出投資決定,其實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在買什麼。
今天香港電視又是一個例子,全城都知道這家公司正在等待發牌。概念上,是發牌成功就贏,越遲發牌就越蝕,投資時只著眼點在成功發牌的機會率。香港電視財務的數字我不打算再重複,之前兩篇文章都大概分析了。
只想提出一個有趣比喻,今天買入香港電視(股價升至$2.5),就好像買入一間店舖,店舖內有一個裝有100萬元現金的夾萬,但整個店舖只賣80萬元。為何一間店舖,所有生財工具齊全,再加送100萬現金,但竟可以用80萬買回來呢?原因就是這家店舖還未有做生意的牌照,你覺得這個價格有趣嗎?
還是那句話,個人認為發牌是遲早的事情,我想不到政府有什麼原因阻止(一般都是中央暗暗阻止,但香港電視又不是走生果報的路線),而且投資的重點並不是賭它發不發牌,而是看見價值。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看見新聞指東亞銀行裁員180人(2016年6月),收到這個消息時,剛巧在回看一條youtube影片,這影片是香港電台在2000年拍攝的《香港領袖系列》,影片訪問的主角就正正是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先生。影片訪問時,東亞銀行正在收購第一太平,當時有位在第一太平工作的員工打電話上節目,很...
-
要成為富人,就先要有個富腦袋,富人總有「目標為本」與「成本效益」的考慮。早前與財叔飯局(指2016年),財叔指他是個「目標為本」的人,所以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明確目的。例如住港島區的他,平日盡量不會過海逛逛街,除非有目的地要買東西或幹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又例如當年他寫blog為了分享,...
-
經常聽說投資要講勢頭,若時勢不就,一家企業,甚至一個行業,一定無運行。當然,疫情與經濟問題,並不代表所有行業也不濟,投資者仍有機會於此情況下找到「食正條水」的行業來投資,例如網購或賣疫苗的,隨時大賺一筆。
-
看見新聞指東亞銀行裁員180人(2016年6月),收到這個消息時,剛巧在回看一條youtube影片,這影片是香港電台在2000年拍攝的《香港領袖系列》,影片訪問的主角就正正是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先生。影片訪問時,東亞銀行正在收購第一太平,當時有位在第一太平工作的員工打電話上節目,很...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Value only worth money only if it can be realized...
回覆刪除there are many stocks in HK whose share price are lower than its NAV per shares...
this can happen becos, the book NAV cannot or difficult to be realized...(e.g. the asset cannot be sold easily or the asset book value is overvalued... etc)
無錯, PB低於1的公司多的是, 而股本內的多不會是現金。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