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星期四

兩篇有趣專欄

每天除了看書, 還會看blog及專欄, 不過又不是看很多專欄, 只會集中必看三幾個而已, 其中一個必看的就是曾淵滄博士的專欄, 還有施永青、林本利等。看blog及專欄有一個好處, 就是一篇短短的文章由高人所寫, 快、靚、正, 有時入廁所用電話看看便完事, 是增進知識的好習慣。


今天看完曾淵滄博士及林本利博士的專欄, 止凡覺得文章非常有趣, 所以回家還記起內容就立即在這裡分享一下。曾博士的專欄一般都會好快地「炒雜錦」, 把他想說的話都說, 對不同事情都簡短地點出來, 上一段與下一段可以完全無關。今天的其中一個討論是有關之前花旗銀行最近所做的百萬富翁調查, 人數再創新高, 而曾博士對此提出評論。

曾博士認為調查指不少新晉的百萬富翁是靠賣掉自住物業而達到的, 這個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反而是值得悲哀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論點, 我也不時在這裡寫過一個我很擔心的問題, 就是沒有很多財務知識的人都因為賣掉自住樓而手頭突然多了很多資金, 通街都是百萬富翁, 其實不是好事。而曾博士今日亦有同感, 令我這個小小讀者亦有共鳴, 感到很開心, 幸好我有這個小天地可以分享心情。

補充一點, 花旗這個調查好像自住樓宇的資產是不計的, 所以沒有賣自住樓的多數香港人可能不被計入, 但一賣樓而手持現金就立即成為百萬富翁, 這種計算方法本身就是窮人思想的計法。不動產就不是資產嗎? 為何總要把能量化的資產拿來計算一個人身家的實際數字呢? 富人對現金數字感覺不大, 他們有興趣知道自己在某公司有多少股份, 有多少物業, 每年現金流多少等, 無需要年年計算自己的身家總額是多少, 全球排名又是第幾。

今天另一個有趣專欄是林本利博士的blog,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3/03/155.html, 他在blog中討論早前看過的兩篇文章, 其中一篇由左丁山提及有關電能實業(006)的市值, 林博士提出他的錯處, 左先生竟把1550億說成155億, 把一個錯誤的數字再拿來做文章。

我看見這個, 第一個印象是「不是吧?! 寫文章連計數機都按錯? 這個左先生搞什麼呀?」,  按錯都總有常識吧, 一個差十倍的數字也能寫出來, 不是小錯, 是背景知識不足, 對香港上市公司大約市值沒有一個概念。百多億的企業跟千多億的企業, 什麼是巨無霸? 常說內銀市值很高, 有多高? 賺很多錢, 有多少? 跟國際級銀行比較又如何呢? 同樣地, 什麼是市值低? 總有一個感覺。

看見數字可以評論, 但這是初哥。經常都說, 投資知識昇華後, 投資就是藝術多於科學。又拿巴菲特的師傅的話來說, 前面走過一個人, 你不用準確知道他的磅數重量或BMI, 亦能大約說出他是偏肥還是偏瘦, 是太高還是適中。為何可以呢? 因為你大腦已經有資料庫作分析, 昇華到一個境界, 自然做到, 而投資亦然。

2 則留言:

  1. 匿名22.4.17

    這是我所追求的分析境界

    90小嘍囉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數字有些感覺,這是一個不錯的境界。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