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提出低買高賣, 現在應該到低水的地方買樓, 所以應該不在香港買樓, 而是應該買美國樓, 因為美國地產自 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一直低迷。
看似是頗有道理, 但止凡並不覺得做起來容易。身為香港人要買香港樓, 要處理的東西已經不少, 按揭成數及額外印花稅這些東西都經常在變, 還有大訂細訂, 交吉期等, 真的要完成一次交易才對整個過程有點了解。買美國樓呢? 我不知道, 但相信其過程不會比買香港樓簡單。還有, 交易成本如何? 手續費及律師費是多少呢?
又是巴菲特的名言, 「我只投資在我熟識的東西」, 我們都有一句話「唔熟唔食」, 除非已經是樓市投資老手, 否則不要低估投資項目的複雜性。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好多人講:「恒生指數10年以來都無升,甚至跌了一點,證明投資港股無前途,長線投資已死。」 另一邊廂又有人認為:「應該繼續月供2800,越跌越買,價值投資就要『別人恐慌時貪婪』,大跌市正是物超所值的時候,長線投資要有信念才行。」 如果你是以上兩類人,都應該深入一點了解一下恒指發生了...
-
早前心血來潮與市場先生及巴黎兄搞了一場zoom,主因看到市場先生近期的一些blog文,指他傾向把多餘資金放銀行定期存款,靜觀其變,不輕易入市。當晚市場先生詳細分享想法,加上巴黎兄的評論,內容非常寶貴。
同意!
回覆刪除近來經常看到Discovery channel 賣美國樓的廣告, 100萬港幣可以買3層美國樓, 但美國朋友說這些樓位於市郊, 沒有工作機會, 很少人居住, 難以轉手和租出. (關蛇)
回覆刪除的確是, 百多萬港紙就有house, 連獨立泳池都有, 不明白當地市場實在很容易中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