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與blogger巴黎兄搞工作坊,我沒特別準備演說,反而用答問形式,讓每位參與者在紙上發問,即場抽出並回應,這安排十分過癮好玩。由於工作坊時間有限,收集了大量未回應的問題,及後我透過電郵一一回應,還在blog裡分享,每星期一條,足足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
產生現金流 才能持續
雖然我不少回應與往常blog裡分享的差不多,但我仍非常重視這些問題,因他們都是讀者切實關心的,就借今篇專欄回應一條問題,為這系列圓滿作結。參與者Tony問:「如何保持被動收入的持續性?」
我電郵回應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買入及擁有會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如股票、投資物業、生意股份之類,這亦是為何我不喜歡沽出股票的原因。把股票看待成低買高賣賺價差的投資者,未必有這個現金流概念。」
在blog分享參與者問題時,我多會寫後記。這條問題令我想起以前與一位秘書姐姐的對話,當年與她談理財,我提出富人跟窮人最大的分別,就是資產及負債的比重。我先解釋資產及負債的定義,用的不是會計學定義,而是《富爸爸窮爸爸》書中定義:「資產」就是會於錢進你口袋的東西,「負債」就是從你口袋拿走錢的東西,簡單易明。富人買的多有好回報,有價值的,多屬「資產」;窮人則相反,專買「負債」。還記得當時我們的對答:
無被動收入 口停手停
秘書:我無負債,因為無買樓。
我:不一定是樓宇按揭才叫負債,有時候樓又可以是資產,又可以是負債。講負債,你個iphone呢?」。
秘書:iphone都不會拿走我的錢。。。
我:你電話的月費計劃也不便宜,加上數千元買部iphone,三兩年就需換機,如果計及折舊,機身一年都要成千元,電話月費一個月又300多元,你每個月因它消耗500多元,它帶給你的回報是否這麼高?還是你很需要它?
秘書:我需要它。
我:用iphone無問題,但你要知道這是消耗品,甚至是負債,除非這iphone能幫你賺很多錢,否則它並不是一種資產,你要知道你在享用一件什麼東西。
秘書:有道理,我要認真數數有什麼負債,屋企上網費啦、老公架車啦、屋租啦。。。
我:衣食住行這些東西先不用計,富人窮人都要用。但多數富人消費慾不及窮人大,不知何解窮人特別喜歡講享受,富人反而好儉樸。談這些負債無甚意思,看不到太大分別,不如你數數自己的資產。
秘書:要每個月有錢給我的?我的工作囉。。。
我:對,暫時當是對吧,還有沒有?
秘書:無了......原來我除了工作,真的再無資產喎!
其實以被動收入來計算,工作雖能帶來現金收入,但並不能當成「資產」,因會「手停口停」。大家不妨跟身邊朋友玩「數資產」遊戲,若發現除了工作收入外,數不出任何「資產」,小心「手停口停」,快加把勁儲「資產」,計劃財務自由。
推介影片:https://youtu.be/4KShqwqkz2E
富人又未必生活儉樸,但通常識計數,財商高啲,某啲行為做出來會俾人儉樸既印象
回覆刪除富人都有分, 白手興家定富二三四代...
刪除